南京市六合区龙袍镇兴隆街店的蟹黄汤包最好。
龙袍蟹黄包简介:
龙袍蟹黄汤包是南京的传统美食,属金陵菜、金陵小吃,是金陵菜和金陵小吃中重要的代表,在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
龙袍蟹黄汤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讲究,馅为蟹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制作工艺精妙绝伦,在南京六合常年举办龙袍蟹黄汤包节,盛况空前享誉海内外。
龙袍蟹黄汤包是以母螯蟹的蟹肉、蟹黄,新鲜猪肉为主料加以鸡汤、多种调味品制成馅料,再用面皮包制而成,具有皮薄馅大,汤汁浓厚,味道鲜美的特征,深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爱。
历史文化:
龙袍蟹黄汤包是六合龙袍的美食一绝,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相传曾为朝廷贡品。其始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相传乾隆六下江南时逢经龙袍,品尝了乡民们特地为其制作的以蟹黄蟹肉等为馅的包子以后,龙颜大悦,连声赞美“好吃、好吃”,乡民们也受宠若惊,便称此种包子为“乾隆汤包”。
清朝末年,划子口街道的陶戟师傅创办了“太平春饭馆”,继承了乾隆汤包传统工艺并对包馅进行了再加工,佐以多种配料,使汤包味道更佳且更名为“蟹黄汤包”开展经营,20世纪30年代,陶戟将此艺传至秦有发、易春炳、沈老二继续经营,深得食客好评,誉满乡里。20世纪60年代,秦有发传人周玉春接手“老鸿园”,将蟹黄汤包工艺传承并发展起来。
进入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我镇汤包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环境,“六八酒家”、“长江大酒店”等餐馆应运而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2004年,在市餐饮商会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由24家汤包店组成的“南京餐饮商会龙袍蟹黄汤包分会”,从而使得龙袍蟹黄汤包业做大做强,盛况空前,享誉海内外。
以其用料讲究、配方独特、制作精良、难以仿制而著称,仅制作工序就多达33道。长期以来龙袍蟹黄汤包绝技传人恪守“不外传”的祖训,使其更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每年菊黄蟹肥时节,都要吸引大江南北数十万食客前来一饱口福。据介绍,龙袍蟹黄汤包的主料必须选。据《六合县志》记载,“龙袍蟹黄汤包清末即负有盛名,以皮薄、馅嫩、味鲜、不腻而著称,于制蟹油、皮汤、做馅、擀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严格要求,看起来似秋菊吐艳,吃起来鲜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