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延寿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延寿大米生产地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松花江南岸的蚂蜒河中游。东经127°54′20″-129°04′30″,北纬45°10'10″-45°45'25″,西部、南部与尚志市为邻,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65公里,幅员面积3149.55平方公里。全县有5镇4乡10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61万亩。地理标志区域包括延寿镇(部分)、六团镇、中和镇、加信镇、安山乡、寿山乡(部分)、玉河乡、延河镇8个乡镇,70个行政村的水稻田。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延寿大米生产地域地势平坦,远离市中心,无工业“三废”污染,地净田洁,土质肥沃,为黑粘土、沙壤土质,地势低洼,土壤有机质含量3%-6%,自然肥力较高,特别适合水稻生长。
(2)水文情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境内蚂蜒河、亮珠河、部分地下水浇灌的水田,该基地位于灌溉区上游,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在46.9%。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5座,万亩以上灌区10处,提水灌溉站点617处,塘坝1600座。
(3)延寿县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为2.6℃。历年最低气温为-42.6℃,历年最高气温为35℃,多年
平均积温蚂蜒河两岸为2493.5℃,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丘陵漫岗区为2300℃左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22-129天。县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70.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0.1小时,延寿县的气候特点是典型的水旱兼作农业气候区。
(4)人文历史情况:延寿县种植水稻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据《延寿县志》记载,民国12年(1923年)入境的朝鲜族农民开始在洼地种植水稻,到民国16年(1927年),水稻面积已达8345亩。到1934年,全县水稻面积达到148380亩,出现了水稻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到1989年,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29.7万亩。并从1989年开始试验示范并推广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逐步结束水稻满撒种的传统种植技术。实行扣塑料棚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技术。水稻产量有原来的亩产100-150公斤,一跃提升到300-350公斤,实现翻番增产。在肥料使用上,结合有机肥逐步增施化肥用量,在除草方面结合人工中耕除草逐步推行化学除草,减轻农民劳动量。到1995年,由于高效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部分农民实行水改旱,水田面积下降到21.4万亩。水稻产量11.4万吨。亩产达到532公斤。到1999年,水稻面积发展到23.7万亩,水稻产量14.7万吨。从2002年开始水稻面积逐年增加,到2007年水稻面积发展到66.3万亩,产量33万吨。全面整合水稻品种,按区域布局和积温区划,全县主推五优稻3号、松粳10号、龙粳14、绥粳7号和垦稻12号等5个核心品种,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大中棚育苗技术、机械插秧技术。自2005年开始试验示范研究推广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全省示范推广。延寿县水稻栽培技术在全省占有领先地位,已成为全省优质水稻重点产区之一。2008年,延寿县被黑龙江省绿办批准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县”。自2006年开始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亮珠”品牌,使延寿大米走出省门打入南方市场,其品牌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截至2018年,昌平区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
10个镇:阳坊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北七家镇、兴寿镇、流村镇、十三陵镇、延寿镇。
1、阳坊镇2006年,辖1个社区、10个村委会:阳坊村、西贯市村、东贯市村、八口村、辛庄村、史家桥村、四家庄村、西马坊村、后白虎涧村、前白虎涧村。
2、小汤山镇全镇辖24个行政村:
小汤山村、尚信村、讲礼村、马坊村、官牛坊村、阿苏卫村、葫芦河村、大柳树村、大汤山村、后牛坊村、大东流村、土沟村、酸枣岭村、前蔺沟村、后蔺沟村、小东流村、常兴庄村、大赴任庄村、小赴任庄村、赴任辛庄村、南官庄村、赖马庄村、西官庄村、东官庄村。
3、南邵镇2016年,辖16个村委会:南邵村、姜屯村、张各庄村、景文屯村、纪窑村、金家坟村、辛庄村、四合庄村、东营村、张营村、何营村、小北哨村、北邵洼村、官高村、三合庄村、营坊村。
4、崔村镇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
5、百善镇截至2014年,百善镇辖22个村:百善村、茶安村、鲁店村、青卫村、张庄村、叶刘湖村、柳孜村、黄新庄村、道口村、王司村、前营村、桥头村、宋庙村、马乡村、丁楼村、苇菠村、郭屯村、徐楼村、闫集村、龙桥村、龙沱村、龙北村。
6、北七家镇截至2014年,辖19个村委会:沟自头村、北七家村、岭上村、鲁疃村、东二旗村、羊各庄村、八仙庄村、曹碾村、白庙村、东三旗村、平西府村、平坊村、西沙各庄村、郑各庄村、东沙各庄村、燕丹村、歇甲庄村、南七家庄村、海_落村。
7、兴寿镇截至2016年,辖21个村委会:兴寿村、肖村、香屯村、沙坨村、东庄村、辛庄村、秦城村、象房村、东新城村、东营村、西营村、麦庄村、西新城村、下苑村、秦家屯村、上苑村、桃峪口村、暴峪泉村、半壁店村、上西市村、桃林村。
8、流村镇截至2002年末,辖28个行政村。
9、十三陵镇截至2015年7月,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38个行政村。
行政村:胡庄村、石牌坊村、涧头村(昌平区唯一的满族村)、大宫门村、仙人洞村、南新村、西山口村、长陵园村、康陵园村、小宫门村、王庄村、泰陵园村、悼陵监村、万娘坟村、德胜口村;
果庄村、景陵村、德陵村、永陵村、昭陵村、献陵村、长陵村、东水峪村、庆陵村、裕陵村、老君堂村、黄泉寺村、茂陵村、燕子口村、康陵村、泰陵村、石头园村、锥石口村、麻峪房村、下口村、上口村、碓臼峪村、大岭沟村。
10、延寿镇截至1996年,辖安富、黑山、林丰、班石、洪福、永安、农丰、友爱、友谊、洪山、红旗11个行政村。
扩展资料:
昌平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西北部,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总面积1352平方千米。
昌平自西汉设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美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汤山是知名的温泉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
-昌平区
-阳坊镇
-小汤山镇
-南邵镇
-崔村镇
-百善镇
-北七家镇
-兴寿镇
-流村镇
-十三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