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务村碑上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该村建于宋庆历年间。宋《长安志》名四马务,明代易名马务村。清嘉庆时分为南北二堡,后统名一村,清末刑部尚书薛允升出生于此。”务,是北宋时期为抵御西夏,在后方建立的各种军事物资供应基地,称营田务。
马务村庄的形成年代要追溯到公元1045年以前。据文献记载,在马务村的原址上,最早是一片比较荒凉的滩涂。尽管沣河在千百年的奔流中数次易道,却始终不曾远离马务村。由于沣河丰沛的水量调节,马务村一带一直水草丰茂。所以,马务村也非常适合古代时期战备所需,用以养马屯田。
据宋朝《长安志兴平县》记载:“四马务,在县东南二十余里。地凡三百七十余顷,南渡渭河。庆历中为营田,寻罢之。其后为民占有,不复归有司”。
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朝廷成立陕西营田所,开始抽集壮丁在今天的马务村一带开辟荒地,养马屯田,同时生产粮食供给前方战事。
后来,马务村慢慢演变成为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落,曾经被叫做务庄。马务村很早的时候归丰邑管辖,后来又归西乡。清朝嘉庆年间,马务村称“张旺里”,“后五甲”,“马务廒”。当时马务村就分为南北二堡。后来又设马王廒,马务三堡(马务南堡子,马务寨,马务北堡子)全部归马王廒管辖。民国时期,马务村又称沣西乡马务村等。张永义,王佐清,杨景新,陈恒理,姜茂斋等人先后任过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