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大屯村
大屯村
大屯村属高岭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西部,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村民208户,510口人。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主产大蒜、玉米和板栗。2009年人均收入7000元。
据说这里在古代时是打仗屯兵的地区,因此得名为大屯。
从2008年开始,大屯村投入资金治理村域环境,硬化街道800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村里共建垃圾池12个,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垃圾池的设立改变了村民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的旧习。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新建自来水水塔两座,改建卫生厕所80座,使村民生活条件和村庄环境都得到了改善。
塌山的传说
在大屯村南部,有一座横卧的大山,被村民叫做“塌山”。关于这座山,村里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在村南的山下有一个大水坑,坑里住着一条鲶鱼精,它经常危害方圆几里内的百姓,兴风作浪,引起玉皇大帝的愤怒,于是下令雷公捕杀它,为百姓除害。一天夜里突降暴雨,天空中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霎时间一道白光从空中划过,只听“啪”的一声巨响,山的一头塌陷了下来,把大水坑填平了。从此,鲶鱼精就再也没出来残害村民,而塌陷一角的山还耸立在村南。
百年历史的紫皮大蒜
大屯村种大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据传这里种植的紫皮大蒜是从日本传入境内的。大屯村地处密云水库北岸,土质多为沙壤,肥沃松弛,长出的蒜口味独特。据介绍,这里产的蒜有三个特点:一是口感水灵、脆生、汁多、氽辣,其它的大蒜多发哏,辛辣;二是蒜头大,一般都是六瓣,比普通蒜要重上两三克,不过也有一些长出来的是独头蒜,个头比较小;三是储存时间长,常温下可以储藏九个月。这里的蒜有个奇怪之处,换了地方它不长,伺候不好它也不长。村里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村里有一户村民搬到了顺义,带去了蒜种,却怎么也种不出这里的味道。
大屯村共有农田700亩,种植大蒜100亩,年产大蒜5万公斤,收入达75万元。全村200余户,几乎家家种大蒜。大蒜在春分时节种下,夏至时节收获,生长期为3个月,每年只种一茬。为使大蒜种植更加规模化、集约化,2006年年初,该村成立了大蒜种植合作社,如今该合作社已成为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30家合作社之一,特色大蒜种植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村主任付冬春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紫皮蒜正处在有机食品认证期,今年是最后一年,通过有机认证后,每公斤价格将达到30元,亩产值可达万元。”
张珊珊王宇/文参考资料《密云县地名志》(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大屯村附近有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密云黑龙潭风景名胜区、南山滑雪场、司马台长城、云蒙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北京果脯、燕山板栗、密云甘栗、老北京炸酱面、红香酥梨等特产。
大屯村总人口632人,总户数210户。共有党员32名,村民代表14人,行政村总面积7500亩,耕地总面积4020亩,村集体总收入2.1988万元/年,主要来源是深井。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年,主导产业是农业。村“两委”班子成员数7人,平均年龄54周岁。
大屯村与连镇二街村、连镇前一街村、连镇后一街村、连镇三街村、连镇四街村、连镇五街村、连镇六街村、连镇七街村、连镇八街村、连镇九街村、秦庄村、古树于村、南徐庄村、西张辛村、邢家寨村、李快手村、南高庄村、付庄村、火炉王庄村、陶庄村、庄庄村、皂户陈一村、皂户陈二村、皂户陈三村、于集村、小屯村、官道徐村、前王庄村、后王庄村、刘庄村、任现龙庄村、卧虎孙庄村、小于庄村、南姜村、毛庄村、孙家寺村、武祖行曹庄村、陶家店村、小鲁庄村、大石庄村、程庄村、庞庄村、王新建村、东杨庄村、西杨庄村、千佛堂郑村、姜太公村、陈董庄村、三官庙村、周英庄村、大张村、小张庄村、大邢庄村、小邢村、孙家园村、郑家园村、陈家园村、毕家园村、李四维庄村、诸洼村、焦庄村、李家楼村、马海庄村相邻。
大屯村附近有东光铁佛寺、马致远纪念馆、二郎岗永清观、东光元曲文化公园、泰山行宫等旅游景点,有连镇烧鸡、连镇烧鸡、沧州涮羊肉、东光塑料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