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村落最多的地方是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数量较多、保护较为完好,2022年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截至2022年5月,门头沟区共有中国传统村落12个,占北京市总数的54.5%。
包括龙泉镇琉璃渠村、三家店村,斋堂镇爨底下村、黄岭西村、灵水村、马栏村、沿河城村、西胡林村,大台街道千军台村,雁翅镇碣石村、苇子水村,王平镇东石古岩村。
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占全市总数的60%,包括斋堂镇爨底下村、灵水村和龙泉镇琉璃渠村;共有市级传统村落14个,占全市总数的31.8%,包括12个中国传统村落以及清水镇张家庄村、燕家台村2个村。
地方特产
截至2022年5月,门头沟区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进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名录的农产品2个;北京市特色产业示范村6个;现有地理标志的产品4个。具体情况如下: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雁翅镇太子墓村(红富士苹果)、泗家水村(红头香椿),军庄镇孟悟村(京白梨),妙峰山镇涧沟村(玫瑰),王平镇西马各庄村(樱桃)。
北京市特色专业示范村(6个):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樱桃)、炭厂村(仁用杏)、樱桃沟村(樱桃),清水镇黄安坨村(苹果)、李家庄村(奇异莓),王平镇西王平村(核桃)。进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名录的农产品(2个):妙峰山玫瑰、军庄京白梨。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爨(cuan)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更名川底下村。整个村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线条清晰,紫石和青石铺就的小径曲折_绕,颇具江南风格,又有世外桃源之感。
山村的建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的村落似古城堡,又似山城,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它既有北京城内四合院的风韵,又有山村小巷的风光。川底下村和附近的斋堂、马栏都是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时期,该村有70多名青年参加了革命,其中34人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
川底下村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金蟾望月、威虎镇山、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窝、牛头山、九柏九十阵、京西古道遗址等。至今川底下村墙上还保留着清朝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以及抗美援朝、0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
爨底下村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房屋建筑整体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端庄典雅,石雕、木雕、砖雕精美细腻。记者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村落依山而建,村房小,建房比较集中,户与户之间距离小,房邻房,为避免邻里矛盾,在建筑设计上,村里应用了很多巧妙的设计。细小到每户的后房沿上,都设计了水道,下雨时雨水流回前面的自家院子中,再经门前的水道排出,这样就不会阴湿邻居家的墙壁。巧妙的避免了因自然条件局限而产生邻里矛盾,营造了和谐的氛围。院落中还设有猫道、狗道。游人与猫狗和谐共处,各行其道。
爨底下村与灵水村、马栏村、杨家峪村、杨家村、沿河口村、沿河城村、新兴村、向阳口村、青龙涧村、桑峪村、双石头村、王龙口村、西胡林村、西斋堂村相邻。
2003年10月8日,爨底下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17日,爨底下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爨底下村榜上有名。
2020年8月26日,爨底下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爨底下村
依山势而建的古朴民居,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青石、紫石、灰石铺成的街道,延续500多年的民风民俗走进门头沟斋堂镇爨底下村,仿佛置身于一幅完整的“清代民居图”中。位于西山古道边的爨底详情>>
爨底下村古建筑群
爨底下村古建筑群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又名“古迹山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仍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爨底下村人(户主详情>>
(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爨底下村附近有爨底下村、爨底下村古建筑群、黄芩仙谷、马栏村、黄草梁风景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等旅游景点,有火村红杏、龙王帽杏仁、京白梨、门头沟京西白蜜、泗家水红头香椿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