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关于掌故,即关于历史上的典章制度、人物事迹等的传说或故事,近义词——轶事或逸事。南宫拥有相当丰富的掌故,其间既驳杂着史志的影像,也凝聚着民间传颂,韵味十足。今撮录数篇,以俟夫观民情者察焉。
铁佛头 村名 的来历
南宫市苏村镇铁佛头村,是由原来的白佛堂、权各庄两个村演变而来的。说起来里边还有一段故事哩。
据说在很早以前,南宫城西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两个村子,一个叫白佛堂,一个叫权各庄,两个村仅一坑之隔,鸡犬之声相闻,邻里和睦,来往密切,好象一个村一样。这两个村的百姓,除了种地之外,还有不少人家办起酒坊、油坊、皮革坊等手工艺,日子过得虽不太富裕,但混个温饱还是没问题的。百姓们没有什么奢求,这样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年夏天,阴雨连绵,久雨不停,闹得房倒屋塌,致使洪水暴发,水头有一丈多高,自村西而来。可把百姓吓坏了,一边往高处搬迁,一边焚香烧纸,磕头祷告。这时,忽然听到一种金属撞击声音。仔细一听,声音很有节奏,似乎是叫权各庄、白佛堂,越听越象。有一老者仰天长叹说:“完了!完了!听声音准是何人作了大孽,坑害得两村父老遭此大难。”于是众人就冲西跪下,不断祷告:“阿弥陀佛,上苍有灵,不要把我们淹死,若能担待两村不受水灾,一定修建庙宇,祖辈敬奉。”说来也巧,水到村头唰地一声向回退了下去。水落之后在村头剩下一个铁球,拿起来一敲当当作响,听起来又很象是“权各庄,白佛堂”。因两村没有受水灾,老人们说,“两村百姓不死,实乃神灵的保佑,许愿还须还愿。”后来两村百姓捐款,就在铁球这个地方修了一座规模很大的铁佛寺,寺内铸了一尊铁佛,并用那个铁球铸成了铁佛的头。后来权各庄、白佛堂两村村合为一个村,取名铁佛头,一直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