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南岸的拴马村、龚店村、鱼坝村、熊营村、韩坪村为中心,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优化茶叶品种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茶业协会和种茶大户的作用,引导茶农按照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要求进行茶叶选种、栽培、管理,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上下工夫,逐步杜绝农残超标现象,建成了10500亩的优质茶基地,5428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和400亩有机茶精品园区。
2、充分认识到茶叶生产基地就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鼓励资本足、技术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业主和大户合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采取租赁、转包等方式,集中土地,灵活经营。截止2008年,拥有上百亩茶园的大户2户,上50亩茶园的3户,上20亩茶园的70余户。通过大户和业主的带动示范,大大提高了茶叶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
3、充分发挥茶业协会这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市场营销和生产技术服务方面的作用,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主动对接市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延长加粗茶业产业链,推进茶业产业化
1、充分利用夹关镇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茶叶加工业发展规划,发挥花秋公司的龙头作用,实行凭卡购销,优质优价,努力构建茶农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小茶厂由分散向集聚发展,促进了各茶厂之间的相互合作,整合茶叶加工能力。2008年,夹关镇在韩坪村已集聚小茶厂6家。
2、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深度开发茶叶产品的能力,提高茶质,打响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引导企业横向配套相关产业,延长和加粗产业链条,加快茶业产业化进程。2004年,夹关镇出品的“花秋御露”被评为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指定用茶,“花秋御竹”、“花秋雪蕊”也喜获国际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