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要素是海关规定的,在向海关进行进口或出口申报时,必须在《进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报关单》或《补充申报单》上填报的信息要素。海关把申报要素分为归类要素、价格要素和审单及其他要素三大类。
1)所谓归类要素,顾名思义就是在HS商品编码归类过程中所必需的信息要素。如果归类要素不全,就没法确定HS编码归类是否正确。海关电脑系统自动审单或海关人工审单时,主要根据所填报的归类要素信息来判断和确定HS编码是否正确。
2)所谓价格要素,顾名思义就是要确定所申报的商品价格是否合理所必需的信息要素。如果价格要素不全,海关就没法确定所申报的价格是否合理。在进口报关中,海关特别重视价格要素,因为进口人总是倾向于低报进口价格,为了少付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税金。在出口申报中,海关也会监控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高报价格,因为高报出口价格,可以骗取更多的出口退税。
3)所谓审单及其他要素,就是除了归类要素和价格要素之外的,海关认为需要的其他信息要素。
申报要素填制规范举例:
HS编码26122000(钍矿砂及其精矿),根据《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申报指南》的规定,必须提供的申报要素分别为:
1)归类要素
品名
商品名称和HS编码有密切联系,尤其是《税则》有具体列名时。没有具体列名的,也要根据《税则》的税号描述来判断,不能与税号的描述发生冲突。
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不同,HS编码可能不同。所以,确定加工方法后,才能进一步确定HS编码。
外观
商品外观不一样,HS编码可能不同。所以,确定外观后,才能进一步确定HS编码。
成分含量
成分含量不同,HS编码可能不同。所以,确定成分含量后,才能进一步确定HS编码。
种类(独居矿、钍石等)
种类不一样,HS编码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种类后,才能进一步确定HS编码。
注意:
括号里面的信息仅仅作为提示用,并不意味着要从括号里面选择。如果直接从括号里选择,可能导致错误(括号里提示的归类要素和HS编码的描述冲突。)
2)价格要素
来源(矿区名称)
不同矿区的矿产品质千差万别,价格当然不一样。因此,确定了矿区名称,才能进一步判断价格是否合理。
签约日期
矿产的市场价格往往波动比较大,在不同时间签订的合同,价格可能差别很大。因此,确定了签约日期,才能进一步判断价格是否合理。
3)审单及其他要素
稀土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以[A]表示。
附:HS编码归类时,应重点考虑的归类依据有
种类
如套头衫、马裤、长裤、背心、西服套装、拉杆箱、钱包、扣子、捕鼠器等。
材质
如胶合板、不锈钢、PP塑料、合成纤维、天然纤维、PET塑料、钢化玻璃、玻璃陶瓷等。
成份含量
如不锈钢95%铝5%、化纤89%棉11%、铜98.20%铬1.10%锆0.10%铁0.10%其它杂质0.50%、100%PP塑料等。
用途
如办公室用、酒店用、农业用、食品用、医药用、用作香料、用于传输信号、用于剪切钢筋等。
功能
如测量、检测和显示、智能定位、启动发动机、放大信号、烘干、温控、激光切割、调节与控制等。
原理
如回转式、离心式、往复式、压燃式、非电热、网式、显示原理液晶、等离子、控制一个联动设备的动作并接受其反馈等。
加工方法
如鲜、冷、冻、干、焙炒、去壳、滚压、未搪瓷、切割、锻造、冲压、包覆、冷轧、热轧、铆接、电镀、染色、漂白、浸渍、涂布、玻璃吹压成膜、冷却成型等。
用途、功能和原理区别如下:
用途:主要指适用的最小化场合及其具体作用。
功能:主要指商品所发挥的作用或所具有的本有属性。
原理:主要指商品在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基本规律。
商品编码归类要求:
1、完整归类:一个成品货物在归类时,首先按照其完整名称归类,(我们专业报关和海关称这种归类叫具体列明归类,就是说,你的成品名称正好和商品编码书的某个商品编码(HS CODE)完全一致或者基本一样,例如:冻牛舌就有专门的编码02062100,冻牛肝是02062200)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作为一个工具类编码书,不可能囊括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名称,而且,同样的货物各自的叫法还不尽相同,所以很多人只给个货物名称叫别人去查编码,无异于叫别人去大海里捞针!各位千万记得啊,提供名称的时候,把它的用途、使用方法、成分、材料等等越多资料越好!
2、用途归类:如果某个货物的名称并没有明确对应的编码时,立刻考虑它的用途和功能,按照这个用途去找对应的归类,例如:格力分体2匹空调,属于机器类的,就到84章去找,然后到8415空气调节器里面找,然后找到84151021.00(制冷量≤4千大卡/时分体式空调) 这样的情况占了进出口货物的很大一个比例,一般很少能找到第一种情况所说的具体对应的编码,
3、混合归类:(又叫成分归类)如果某个成品里面有几种成分组成,而且没有一个对应的编码正好和这个成品名称对应,要按照构成这个成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例如:铁制晒衣架,没有具体对应的编码,从用途上也找不到这种具体的用途,只有从材料上入手,钢铁制品73章,其他钢铁制品7326,用73262090.00(非工业用钢铁丝制品)或者73269090.00(其他非工业用钢铁制品)都可以。(这样的情况也占了进出口货物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各位在提供信息的时候,尽量连材料、成分也提供清楚,电器类产品说明电压、功率,汽车类产品说明是什么汽车用的,汽车排量等情况)
4、靠后归类:当第3种情况出现根据材料分,有2个或者几个编码都合适的时候,优先选择编码靠后的。就好象我上面举的铁衣架的例子一样,应该选择73269090.00
5、模糊归类:(又叫最接近归类法)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的新型产品不断出现,经常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只好先根据用途找最接近的,再按照材料找最接近的。遇到这种问题无论是进出口商或者报关公司甚至海关都无法敢说自己是完全正确,最好有丰富报关经验的专业报关公司利用其丰富的报关知识和良好的社会关系,报关起来才能省事。
而关于归类还经常出现很多纠纷和麻烦,而很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实际上是由于进出口公司业务员或者报关公司报关员甚至海关关员各自对于商品归类的理解不一样,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举个很简单了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某种产品叫做客人自己称“咖啡壶”,是个玻璃制的带有刻度的1000CC玻璃杯,外面包裹着6条不锈钢制的钢条,起固定作用,钢条上连着一个塑料的把手,把水装进玻璃杯里烧开冲咖啡用或者连咖啡带水一起烧。(没错,就是几乎每个商场都能看见的非常普通的咖啡壶,而我描述的这么清楚就是在告诉大家要想别人帮忙查询编码的时候应该如何提供信息)。首先按照具体列明原则归类,找不到完全一致的编码,然后按照用途也无法找到具体列明的归类,最后按照成分,在玻璃制品里发现有个70139900.00(其他玻璃制餐桌、厨房用玻璃器皿(不包括杯子、玻璃陶瓷制的除外),这个归类既符合成分归类法,又符合用途归类法,于是报关,没想到被做单的海关关员退单,理由是:玻璃外面还有不锈钢条,而不锈钢条的价值高于玻璃,应该归入餐桌、厨房等家用不锈钢器具73239300.00,还要做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