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河现有人口近11万左右,多为中国传统式家族聚居。姓氏有卢、贺、龚、李、易、严、张、颜、刘、廖、郭、邬、龙、梁、邱、陈、黄、王、肖、邵、蒋、聂、罗、彭、等等近百个。其先祖多为五代、宋、元年间从江西等地迁入,亦有明清散入,并非主要由明朝“江西填湖广”迁流潮而来。(同时亦有族人从桥头河远徙四川、广东等地)
如北宋名臣李纲,卒后归葬丰乐首兜(即现在的桥头河),是为桥头河部分李氏之祖。另外还有李氏迁湘始祖茂隆公,官评事,五代汉时举孝廉不就,于乾祐3年(950年)携二子由江西吉州泰和县徙湘乡,卜居桥头高山(今桥头山村)。
和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的宋代理学大师张轼,是为桥头河大范张姓之祖。
桥头河株木老屋贺家及长冲贺氏的先祖隽辅公早在南宋嘉定年间就已经到了丰乐。而且只是从安化城南迁到桥头河,其先祖达公早在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因天下大乱义愤辞官隐居,遂携其次妻陈氏及其子应祺、应祯、应儋由江西吉州泰和县圳上迁到了湘乡南岸,而隽辅公为应儋之后。
而邬姓则是桥头河李氏最为悠久之姓,其远祖为湖南土著,并非外迁而入。
近代亦有从宁乡、湘乡等地迁入而来,如龙湾村的龚姓,其先祖自清朝光绪年间从湘乡谭市迁入此地,至今已有八代。而民国亦有从外省或外市逃难避世而入,不一而足。
桥头河人性格淳朴务实,勤劳勇敢,亦民风剽悍,血性霸蛮,崇文尚武,读得书打得仗......看不惯的事喜欢“夹黑”,即使老实,也绝不好欺侮,性格一来了还有点猛——跟你动刀子。当然桥头河人是先讲理的,有句俗话叫“哪个都不能会理(犯理)”因为桥头河人是好读书的,家家都以读书人为榜样,200多年前就有了观澜书院,清代桥头河就出过举人,民国时期读大学(入黄埔军校的就有20多位)都有很多,现代亦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人人都以读书为乐,以知识为荣。读书人在一起时常好论国家大事。
文的成龙,武的成虎。在清朝就有桥头河人反抗当地暴政的起义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有桥头河英雄儿女前仆后继的身影。尤其朝鲜战争,为了正义、自由与和平许多都战死在沙场上壮烈牺牲!成为桥头河人的精神榜样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