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坪镇五指山园艺厂、均县镇凤凰山果园厂都可以采摘桔子。
柑橘(Citrus reticulata?Blanco)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
芸香科柑橘亚科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枳以外),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属。
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植物学史
柑橘,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
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
湖南石门,种植柑橘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据研究,柑橘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向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
15世纪,葡萄牙人把中国甜橙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后来,甜橙又传到拉丁美洲和美国。1821年,英国人来中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了欧洲,1892年,美国从中国引进椪柑,叫“中国蜜桔”。
英语把柑和桔总称“曼达宁”(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国珍贵的柑”。温州蜜柑,是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进香,带回柑橘种子,在日本鹿儿岛、长岛栽植,变异选择而来。
柑橘栽培遍及五大洲,而以巴西、美国、中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摩洛哥、墨西哥、以色列、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希腊、土耳其、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亚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多。
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国的佛罗里达。在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是个蜜桔之乡。
六里坪镇始终坚持以建设“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小康明星镇为目标,以发展为中心,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立足“农业强基础,工业增实力,城建塑形象”的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体、城郊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两翼,集农、工、商、旅、建、运、服为一体的综合型乡镇。2004年,全镇实现经济总收入10.28亿元,综合财政收入3043万元,人平纯收入2650元,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市乡镇之首。六里坪镇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区域工业发展迅速。镇内六里坪工业园是全省38家省级工业园之一。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电力、水源充足,小区内有35千伏变电站二个,年供电量为3500万千瓦时,另有110千伏变电站一个,年最大供电负荷为5000万千瓦时,现有水厂三家,日供水能力在15000吨以上。该镇形成汽配、建材、印刷、化工四大优势产业,以东风部件厂、精工齿轮厂等驻六优势企业为主,聚集汽配企业62家建成岗河汽配园,其中5000万规模以上企业7家,汽配企业达到企业总数的62%,形成了产业链式良性发展。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3.4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80%。该镇大力推进了柑桔、蔬菜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按照“市场+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发展体系。依托“中国柑桔之乡”品牌,努力提高柑桔的科技含量,马家岗等村实现柑桔园自流灌溉,柑桔分级打蜡保鲜技术,提高了附加值,转变了传统农业的粗放经营模式。全面启动无公害生产计划,组织编制了全镇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无公害蔬菜品质体系标准,获得了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蔬菜基地总面积稳定在8000亩,巩固了该镇作为十堰市“菜篮子”基地的地位。在巩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引进新品种,仅2004年一年就发展优质小麦5000亩,优质水稻1500亩,双低油菜4000亩,新建柑桔基地1000亩,低产园改造5000亩。同时积极发展水产、畜禽、优质果茶、中药材等农特经济,成为十堰市及周边县市重要的蔬菜、水果、牲畜、药材生产供应基地[3]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通过精心谋划,加快对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培植以伍家沟民间故事考察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观光产业,挖掘其历史基因、丰富其文化内涵;抓住南水北调开工机遇,及时做好淹没区生态环保旅游规划,建设生态旅游设施、服务设施、城镇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功能和档次,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教、文、卫、体、人口、资源、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