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汗韩延寿,字长公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延寿任谏大夫,(后来)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难以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任太守,担忧那里的习俗是同一类人大都为私利勾结成团伙,所以就结合串通官吏和百姓,让他们相互告发隐私,颍川从此以后把这样作当作俗尚,百姓之间有许多仇怨。延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用礼让来教导百姓。担心百姓不听从,就把郡中受到乡里信任拥戴的几十位年长的人一个个召请来,备办酒饭,亲自跟他们一起吃饭,用礼敬之心对待他们,向他们询问民间风俗和百姓感到疾苦的事,给他们陈说和睦亲爱、消除仇怨的办法。这些年长的人都认为不难做到,可以施行,于是就跟他们议定嫁娶丧祭的仪式用品,大略依照古代的礼仪,不许逾越法规,老百姓都遵循他的教谕。几年以后,他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他在颍川任职,黄霸承袭他的做法使颍川治理得很好。 延寿做官,崇尚礼义,追求古代教化,所到之处一定聘请那里的贤明之士,以礼相待给以任用,拓宽出谋献议的言路,采纳谏诤的言论;整顿学校,春秋举行乡射活动,陈设钟鼓管弦等乐器,大力推行升降揖让等礼仪,等到军事演习,设置斧钺旌旗等仪仗,习练射箭驾车这样的事项。修治城郭,收缴赋租,事先明示宣告日期,把按规定期限施行政令作为大事,官吏和百姓产生敬畏之心走向正轨。又设置正、五长,拿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给人们做表率,不许留宿坏人。乡里大街小路(一旦)发生变故,官吏就能得知消息,奸人没有敢进入东郡管界的。起初(这一系列做法)好像很麻烦,后来就都觉得便利习惯了。对待手下官吏,施加的恩惠特别厚重,可是规章誓约很严明。有欺骗辜负他的,延寿痛心地苛责自己道:“大概是我对不起他了吧,为什么会达到这个地步?”听到这话的官吏各自伤心悔恨,门下一个掾吏(因此)自刎,被人救起没有死,由于喑哑不能说话了。延寿得知这一情形,面对掾史哭泣,派医官给以治疗,厚恤他的家人。
延寿曾经外出,临上车时,有一个骑吏迟到了,他命功曹议定处罚报告。回到府门,门卒挡住车驾,希望能够进言。延寿停车询问,门卒说:“今天早上您早早驾车,长时间停着没有出发,骑吏的父亲来到府门,不敢进入。骑吏听说这事,快步走出去谒见,正赶上您登车。因为恭敬父亲而受处罚,能不有损深广的道德教化吗?”延寿在车中举手说道:“没有你,我自己都不知道做错了事。”回到馆舍,召见门卒。门卒本来是个儒生,听说延寿贤明,没有因由自我引进,所以代替门卒(借机接触太守),延寿于是接纳任用了他。在东郡任职三年,有令则行,有禁即止,判决案件的数量大大减少,成为天下最好的州郡。
2. 韩延寿的译文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在此以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当地风俗喜聚朋结党,因此交结官吏和百姓,使他们互相告发,颍川因此告发成风,百姓多结成仇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依次召见被乡里所信任敬重的郡中长老数十人,设酒宴,亲自奉陪,把施行礼仪的想法告诉他们,向他们询问闾里歌谣和百姓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长老都认为很有益处,可以施行,于是共同商定嫁娶丧祭的礼仪和等级,大致依据古理,不得逾越法律限度,百姓依照他的教导。过了几年,韩延寿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韩延寿治理颍川,黄霸沿用他的方法因而颍川非常安定。 韩延寿为官,崇尚礼义,爱好古人古事,推行教化,每到一地,必定聘请当地贤士,以礼相待,以广泛地听取建议,采纳他们的批评意见。韩延寿还修建地方公立学校。每年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古代的“乡射”之礼,用比赛射箭的办法选拔人才。届时,赛场上陈列钟鼓、管弦,举行隆重的仪式,人们上下赛场时,都相互作揖礼让。到每年检阅地方武装的“都试”举行时,在考场上设置斧钺、旌旗,命将士们演练骑马射箭之事。修理城池,收取赋税,都于事前明白布告日期,把按期集合作为一件大事,官吏和百姓非常敬服畏惧,都奔走前往就痛切自责:“难道我有什么事对不起他,否则他怎会如此!”属下听说后,都深自愧悔,有一位门下官吏也因此而自刎,被人救活,由此哑了不能说话。韩延寿听说这件事,对着掾史哭了,派官吏和医生探视医治,并大大地减免他家的赋税徭役。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诸生,听说韩延寿贤明,没有途径引荐自己,因此替人做门卒,韩延寿于是留用了他。韩延寿在东郡三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刑狱大为减少,是天下治理最好的。
3. 文言文 汉书 韩廷寿字词解释韩延寿是燕地人,年轻时做州郡里的文学掾。
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征召地方郡国中的品行贤良富有才能的文学掾吏,拿治理国家的得失(好坏)问题向他们询问。因此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后升为淮阳太守。
(延寿)治理地方非常有名,后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老百姓大多逞勇斗狠,互相结下仇恨。
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
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
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
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官吏就不用从事追捕坏人的苦差,老百姓也没有犯法被鞭打的忧患,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
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
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
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到舍邸,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了他。
4. 文言文 汉书 韩廷寿字词解释韩延寿是燕地人,年轻时做州郡里的文学掾。
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征召地方郡国中的品行贤良富有才能的文学掾吏,拿治理国家的得失(好坏)问题向他们询问。因此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后升为淮阳太守。
(延寿)治理地方非常有名,后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老百姓大多逞勇斗狠,互相结下仇恨。
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
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
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
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官吏就不用从事追捕坏人的苦差,老百姓也没有犯法被鞭打的忧患,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
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
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
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到舍邸,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了他。
5.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9.C(A.疾苦:痛苦 B.射箭驾车,代打仗 D.对待)
10.A
11.A
12.B
9.A.疾苦:痛苦 B.射箭驾车,代打仗 D.对待。
10. A.副词:于是,就。 B.第一个表被动;第二个表判断,是。C第一个是介词,表原因;第二个是介词,用,凭借。 D.第一个是介词,跟;第二个是连词,和。
11.指代交纳租赋这件事。
12.①是关心厚待百姓, ⑤与政绩无关。
译文:韩延寿是燕地人,年轻时做州郡里的文学掾。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征召地方郡国中的品行贤良富有才能的文学掾吏,拿治理国家的得失(好坏)问题向他们询问。因此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后升为淮阳太守。(延寿)治理地方非常有名,后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老百姓大多逞勇斗狠,互相结下仇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又设置里正、伍长,率领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官吏就不用从事追捕坏人的苦差,老百姓也没有犯法被鞭打的忧患,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到舍邸,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了他。
6.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08北京)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 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④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 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 法:逾越法规C。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D。 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答案 A解析 欺负:欺骗,对不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斯人,吾谁与归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C。
D。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答案 B解析 A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
C项他们/你。D项于是/乘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C。
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答案 D? 解析 亏:对……有损。
大化:良好的社会风气;D句应译为: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有损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9。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①②④ D。
③⑤⑥答案 C?解析 ③是吏民对韩延寿理政方法的反映,⑤是诸生代门卒的原因,⑥是骑吏父亲的做法,都与韩延寿理政特点无关。 10。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 D?解析 D项“严格约束下属”错。 参考译文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
霍光提拔韩延寿到颍川担任谏大夫。颍川多豪强大户,难以治理。
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从此把这当作风气,百姓之间产生很多怨怒仇恨。 韩延寿想改变这种风气,教育百姓以礼让为先。
恐怕老百姓不听从,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摆酒设宴,亲自与人们相互应对,用礼节迎接,询问徭役、风俗及百姓所痛恨、困苦的,给他们陈述和睦相处、亲近友好、消除嫌怨的方法。年长的人认为便利,可以推行,于是和他们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
几年后,韩延寿迁官为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韩延寿作为官吏,崇尚礼节仁义,喜好古代教化,所到的地方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官;修建学校,在春天、秋天举行乡间射戏,陈设钟器,弹奏乐器,倡导官职调动、宾主相见的礼节。
7. 文言文“汉韩延寿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他做颍川太守时,当时俗多怨仇。延寿想更改这种状况,教育人民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众,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跟他们一同商议,规定了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上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后来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延寿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言,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和有品行的人,修建了学校。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没有了追捕坏人的劳苦,人民也没有了挨打的忧虑,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因为这他被提拔做了冯翊。有一次他巡行到高陵县,有兄弟两个因为田地的事打官司。延寿听说后非常伤心地说:“我侥幸做了这个小官,本来应当给全郡人做出表率,然而我对教化宣传得不够,以至于让骨肉兄弟打起了官司,责任在我。”这一天,他闭门思过,整个县里的人都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打官司的那家人整个宗族都责备这兄弟两个,这兄弟二人也深深地感到后悔,自己剃光了头光着上身来向韩延寿谢罪,愿意把田地互相移动一下,到死也不再相争,整个郡中非常和睦,互相告诫勉励,没有人再犯法。
西汉循吏:文翁,是庐江舒人,曾创建“文翁石室”学校
2000年,舒城县辖17个镇、1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06984人,其中: 城关镇 108068 晓天镇 24207 桃溪镇 33094 龙河镇 37671 千人桥镇 52160 百神庙镇 40919 杭埠镇 52461 舒茶镇 30956 南港镇 37974 马河口镇 27993 孔集镇 27173 干汉河镇 54412 张母桥镇 31972 五显镇 33232 山七镇 24459 河棚镇 19451 汤池镇 29843 春秋乡 29649 西衡乡 13174 柏林乡 42855 棠树乡 35822 阙店乡 34301 高峰乡 12663 五桥乡 14272 燕春乡 7209 平田乡 5941 查湾乡 7643 洪庙乡 7007 庐镇乡 11593 城冲乡 18810 2004年9月20日,六安市人民 *** 向省 *** 上报《关于舒城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六政[2004]44号)。
部分文件内容:舒城县现辖30个乡镇,490个村委会和3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089.19千米,东西长约86千米,南北宽约49千米,总人口98.9636万人。
拟撤销洪庙乡、孔集镇等2个乡镇,将现有的30个乡镇调整为28个乡镇(16个镇、12个乡)。
调整后每乡镇平均面积74.6平方千米,平均人口3.53万人。
2004年9月20日,六安市人民 *** 向省 *** 上报《关于舒城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六政[2004]44号)。
部分文件内容 ……舒城县现辖30个乡镇,490个村委会和3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089.19千米,东西长约86千米,南北宽约49千米,总人口98.9636万人。
……拟撤销洪庙乡、孔集镇等2个乡镇,将现有的30个乡镇调整为28个乡镇(16个镇、12个乡)。
调整后每乡镇平均面积74.6平方千米,平均人口3.53万人。
具体方案如下: (一)撤销孔集等2个乡镇 1、孔集镇。
面积27.63平方千米,人口28437人。
原辖14个村(孔集、九墩、付圩、梵坛、新湾、下河、盛庄、双丰、溪河、舒丰、舒勤、太平、三树、高塘)和一个街道居委会。
2、洪庙乡。
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7584人.原辖6个村(和平、林河、安菜、小街、江山、石涧)。
(二)调整城关等2个乡镇 1、城关镇。
将孔集镇整建制并入城关镇。
调整后,城关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33个村委会,面积69.33平方千米,人口154975人。
镇 *** 驻城关(原城关镇 *** 驻地)。
2、庐镇乡。
将洪庙乡整建制并入庐镇乡。
调整后,庐镇乡辖15个村委会,面积131.9平方千米,人口19336人。
乡 *** 驻庐镇关(原庐镇乡 *** 驻地)。
(三)保留杭埠等26个乡镇 1、杭埠镇。
辖3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3.56平方千米,人口56564人,镇 *** 驻杭埠(原杭埠镇 *** 驻地)。
保留理由:杭埠镇位于我县东部边境,东、北与肥西三河接壤,南与庐江接壤,西邻千人桥,1992年撤区并乡时,由原杭埠、舒三、河南3个乡镇合并成立,现有人口56564人,面积73.56平方千米。
合九铁路、合界高速穿境而过,境内设有杭埠火车站和杭埠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也是全省闻名的农村集镇文明创建示范点。
如若扩大只有同千人桥(原属三合一乡镇,58141人,75.52平方千米)合并,这样将导致面积过大,人口过多,不便于管理。
同时杭埠、千人桥都是南有杭埠河,北有丰乐河,历年防汛战线长、任务重,如若合并将加大防汛压力。
2、西衖乡。
辖8个村委会,面积67.2平方千米,人口14353人,乡 *** 驻石嘴头(原西衖乡 *** 驻地)。
保留理由:一是该乡地形复杂,境内山冲相错,与周边乡镇均以高山为邻;二是人口已接近1.5万人。
3、舒茶镇。
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8.44平方千米,人口33245人,镇 *** 驻沟二口(原舒茶镇 *** 驻地)。
4、柏林乡。
辖30个村委会,面积86.17平方千米,人口46281人,乡 *** 驻蔡家店(原柏林乡 *** 驻地)。
5、五桥乡。
辖9个村委会,面积43.84平方千米,人口16182人,乡 *** 驻胡家河(原五桥乡 *** 驻地)。
6、高峰乡。
辖8个村委会,面积41.19平方千米,人口13710人,乡 *** 驻张家店(原高峰乡 *** 驻地)。
保留理由:一是该乡属山库区乡镇,水域面积较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二是该乡人口已接近1.5万人。
7、山七镇。
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5.26平方千米,人口27101人,镇 *** 驻山七河(原山七镇 *** 驻地)。
8、平田乡。
辖6个村委会,面积69.71平方千米,人口5623人,乡 *** 驻刘院(原平田乡 *** 驻地)。
保留理由:一是平田乡属边远大山区乡镇,山场面积大,境内高山峻岭,交通十分不便;二是如果撤并只有划入晓天镇,晓天镇属三合一乡镇,面积过大,边远村民距晓天镇达40千米,群众办事极不方便,同时也不能降低行政成本。
三是万佛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万佛山开发正值关键时期。
9、查湾乡。
辖9个村委会,面积60.24平方千米,人口7947人,乡 *** 驻查湾(原查湾乡 *** 驻地)。
保留理由:查湾乡是我县西南山区的边境乡,地处舒、霍、岳三县交界,江淮分水岭之间,东邻晓天镇,南毗岳西县,西面、北面均与霍山县接壤,境内龙井河蜿蜒其间,105国道穿乡而过。
民国28年设查家湾乡,解放后,查湾一直作为单独建制乡存在。
全乡总面积60.24平方千米,总人口7947人。
山林面积6.3万亩,森林覆盖率80%。
10、马河口镇。
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42.1平方千米,人口28516人,镇 *** 驻马家河口(原马河口镇 *** 驻地)。
11、河棚镇。
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7.48平方千米,人口20922人,镇 *** 驻河棚(原河棚镇 *** 驻地)。
12、春秋乡。
辖17个村委会,面积65.92平方千米,人口32397人,乡 *** 驻曹家河 (原春秋乡 *** 驻地)。
13、南港镇。
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1.72平方千米,人口39259人,镇 *** 驻南港(原南港镇 *** 驻地)。
保留理由:南港镇位于我县南部,206国道穿境而过,属丘陵乡镇。
总面积61.72平方千米,总人口39259人。
1992年撤区并乡由原南港镇、沙埂乡合并成立,驻地为原南港区所在地。
南邻舒茶、东邻百神庙、北邻马河口、西邻西衖乡。
由于其周边均为山区和丘陵,水系不同,交通不便,不宜合并。
14、干汊河镇。
辖2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6.5平方千米,人口58739人,镇 *** 驻干汊河 (原干汊河镇 *** 驻地)。
15、张母桥镇。
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1.94平方千米,人口33185人,镇 *** 驻张母桥(原张母桥镇 *** 驻地)。
16、汤池镇。
辖2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4.19平方千米,人口32095人,镇 *** 驻西汤池(原汤池镇 *** 驻地)。
17、千人桥镇。
辖2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5.32平方千米,人口58141人,镇 *** 驻千人桥(原千人桥镇 *** 驻地)。
18、城冲乡。
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83.77平方千米,人口20233人,乡 *** 驻沙埂。
19、百神庙镇。
辖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0.13平方千米,人口45758人,镇 *** 驻百神庙(原百神庙镇 *** 驻地)。
20、棠树乡。
辖20个村委会,面积78.31平方千米,人口40056人,乡 *** 驻西塘集镇。
21、桃溪镇。
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镇 *** 驻桃溪(原桃溪镇 *** 驻地)。
22、晓天镇。
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62.20平方千米,人口25541人,镇 *** 驻晓天(原晓天镇 *** 驻地)。
23、五显镇。
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97.40平方千米,人口38212人,镇 *** 驻五显(原五显镇 *** 驻地)。
24、龙河镇。
辖2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10.06平方千米,人口40230人,镇 *** 驻龙河口(原龙河镇 *** 驻地)。
保留理由:龙河镇位于我县中部,东邻干汊河、阙店,北邻棠树、张母桥,西邻五显,南临万佛湖水库,属丘陵、库区,总面积110.06平方千米(其中水库面积44.09平方千米),总人口40230人。
是我县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不宜扩大的原因,一是现有人口虽只有40230人,但加上水库管理处2100人,水上10多个岛屿开发常住人口7000多人,实际龙河镇居住人口达49000多人;二是为了有利于万佛湖旅游开发,加强对风景旅游区的协调管理;三是周边乡镇阙店乡人口38379人,面积59.83平方千米;五显镇人口38212人,面积97.40平方千米,龙河和周边任一乡镇合并,都不利于行政管理和群众生产、生活。
25、阙店乡。
辖22个村委会,面积59.83平方千米,人口38379人,乡 *** 驻阙店(原阙店乡 *** 驻地)。
26、燕春乡。
辖6个村委会,面积57.64平方千米,人口7944人,乡 *** 驻程河道(原燕春乡 *** 驻地)。
保留理由:一是境内地域广阔,境内峰峦叠嶂,山岭纵横,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二是如将燕春合并,只有划入山七镇或晓天镇,现乡址距山七镇5千米(山七镇原属二合一乡镇,面积为75.26平方千米,人口为2.71万人),距晓天镇近10千米(晓天镇原属三合一乡镇,面积为162.2平方千米,人口为2.55万人)。
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情况比较特殊,合并在一起,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于管理,也不能降低行政成本。
2004年,舒城县调整乡镇区划(舒政[2004]50号),调整后辖16个镇、12个乡。
一、撤销孔集镇、洪庙乡两乡镇 1、孔集镇。
面积27.63平方千米,人口28437人。
原辖14个村(孔集、九墩、付圩、梵坛、新湾、下河、盛庄、双丰、溪河、舒丰、舒勤、太平、三树、高塘)和一个居委会。
2、洪庙乡。
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7584人。
原辖6个村(和平、林河、安菜、小街、江山、石涧)。
二、调整城关镇、庐镇乡两乡镇 1、城关镇。
将孔集镇整建制并入城关镇。
调整后,城关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33个村委会,面积69.33平方千米,人口154975人。
镇 *** 驻城关(原城关镇 *** 驻地)。
2、庐镇乡。
将洪庙乡整建制并入庐镇乡。
调整后,庐镇乡辖15个村委会,面积131.9平方千米,人口19336人。
乡 *** 驻庐镇关(原庐镇乡 *** 驻地)。
三、保留杭埠等26个乡镇 1、杭埠镇。
辖3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3.56平方千米,人口56564人,镇 *** 驻杭埠(原杭埠镇 *** 驻地)。
2、西衖乡。
辖8个村委会,面积67.2平方千米,人口14353人,乡 *** 驻石嘴头(原西衖乡 *** 驻地)。
3、舒茶镇。
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8.44平方千米,人口33245人,镇 *** 驻沟二口(原舒茶镇 *** 驻地)。
4、柏林乡。
辖30个村委会,面积86.17平方千米,人口46281人,乡 *** 驻蔡家店(原柏林乡 *** 驻地)。
5、五桥乡。
辖9个村委会,面积43.84平方千米,人口16182人,乡 *** 驻胡家河(原五桥乡 *** 驻地)。
6、高峰乡。
辖8个村委会,面积41.19平方千米,人口13710人,乡 *** 驻张家店(原高峰乡 *** 驻地)。
7、山七镇。
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5.26平方千米,人口27101人,镇 *** 驻山七河(原山七镇 *** 驻地)。
8、平田乡。
辖6个村委会,面积69.71平方千米,人口5623人,乡 *** 驻刘院(原平田乡 *** 驻地)。
9、查湾乡。
辖9个村委会,面积60.24平方千米,人口7947人,乡 *** 驻查湾(原查湾乡 *** 驻地)。
10、马河口镇。
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42.1平方千米,人口28516人,镇 *** 驻马家河口 (原马河口镇 *** 驻地)。
11、河棚镇。
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7.48平方千米,人口20922人,镇 *** 驻河棚(原河棚镇 *** 驻地)。
12、春秋乡。
辖17个村委会,面积65.92平方千米,人口32397人,乡 *** 驻曹家河(原春秋乡 *** 驻地)。
13、南港镇。
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1.72平方千米,人口39259人,镇 *** 驻南港(原南港镇 *** 驻地)。
14、干汊河镇。
辖2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6.5平方千米,人口58739人,镇 *** 驻干汊河(原干汊河镇 *** 驻地)。
15、张母桥镇。
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1.94平方千米,人口33185人,镇 *** 驻张母桥 (原张母桥镇 *** 驻地)。
16、汤池镇。
辖2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64.19平方千米,人口32095人,镇 *** 驻西汤池(原汤池镇 *** 驻地)。
17、千人桥镇。
辖2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5.32平方千米,人口58141人,镇 *** 驻千人桥(原千人桥镇 *** 驻地)。
18、城冲乡。
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83.77平方千米,人口20233人,乡 *** 驻沙埂。
19、百神庙镇。
辖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70.13平方千米,人口45758人,镇 *** 驻百神庙 (原百神庙镇驻地)。
20、棠树乡。
辖20个村委会,面积78.31平方千米,人口40056人,乡 *** 驻西塘集镇。
21、桃溪镇。
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镇 *** 驻桃溪(原桃溪镇 *** 驻地)。
22、晓天镇。
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62.20平方千米,人口25541人,镇 *** 驻晓天(原晓天镇 *** 驻地)。
23、五显镇。
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97.40平方千米,人口38212人,镇 *** 驻五显(原五显镇 *** 驻地)。
24、龙河镇。
辖2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10.06平方千米,人口40230人,镇 *** 驻龙河口(原龙河镇 *** 驻地)。
25、阙店乡。
辖22个村委会,面积59.83平方千米,人口38379人,乡 *** 驻阙店(原阙店乡 *** 驻地)。
26、燕春乡。
辖6个村委会,面积57.64平方千米,人口7944人,乡 *** 驻程河道(原燕春乡 *** 驻地)。
2005年,舒城县对28个乡镇进行调整,撤销6个乡、2个镇,组建6个镇、1个乡,保留9个镇、5个乡。
具体为: (一)撤销龙河等8个乡镇 1、龙河镇。
面积66.96平方千米,人口40390人。
辖19个村(友谊村、荷花村、汪湾村、龙河村、邵院村、廖冲村、范店村、 *** 村、蔡塘村、独山村、长岗村、沃孜村、闸口村、九井村、大塘村、羊山村、白畈村、梅岭村、白六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
2、马河口镇。
面积42.1平方千米,人口29830人。
辖9个村(舒玉村、城南村、邓岗村、河口村、幸福村、杨家村、卓山村、石桥村、三松村)和一个居委会。
3、西衖乡。
面积67.2平方千米,人口14361人。
辖7个村(东衖村、老岭村、石头村、郭店村、河西村、樟冲村、花园村)。
4、城冲乡。
面积83.71平方千米,人口20183人。
辖13个村(龙眠村、西沙埂村、金盆村、磨元村、大岭村、毛岭村、常院村、王河村、中社村、刘河村、城冲村、油坊村、谭岭村)和一个居委会。
5、五桥乡。
面积43.84平方千米,人口14978人。
辖7个村(明花村、百花村、西港村、古塘村、陶湾村、高阳村、普明村)。
6、燕春乡。
面积57.64平方千米,人口13917人。
辖5个村(要元村、三石村、程河村、燕春村、柯湾村)。
7、查湾乡。
面积60.24平方千米,人口7836人。
辖7个村(独山村、大马村、槐花村、查湾村、褚河村、龙井村、桃李村)。
8、平田乡。
面积69.71平方千米,人口5623人。
辖5个村(苏平村、白桑园村、双河村、驮岭村、张田村)。
(二)调整命名晓天等6个乡镇 1、晓天镇。
将平田乡、查湾乡整建制并入晓天镇。
调整后,晓天镇辖28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292.15平方千米,人口38574人。
镇 *** 驻晓天(原晓天镇 *** 驻地)。
2、山七镇。
将燕春乡整建制并入山七镇。
调整后,山七镇辖16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132.9平方千米,人口36585人。
镇 *** 驻地山七河(原山七镇 *** 驻地)。
3、汤池镇。
将城冲乡整建制并入汤池镇。
调整后,汤池镇辖31个村、2个居委会,面积147.96平方千米,人口52200人。
镇 *** 驻地西汤池(原汤池镇 *** 驻地)。
4、南港镇。
将西衖乡整建制并入南港镇。
调整后,南港镇辖18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128.92平方千米,人口53528人。
镇 *** 驻地南港(原南港镇 *** 驻地)。
5、城关镇。
将马河口镇整建制并入城关镇。
将原城关镇4个村(金虎、丰墩、金墩、白隅)划出,调整后,城关镇辖29个村,14个居委会,面积98.72平方千米,人口172897人。
镇 *** 驻地城关(原城关镇 *** 驻地)。
6、高峰乡。
将五桥乡整建制并入高峰乡。
调整后,高峰乡辖13个村,面积85.03平方千米,人口28895人。
乡 *** 驻地胡家河(原五桥乡 *** 驻地)。
(三)更名万佛湖镇。
将原副县级的万佛湖旅游度假区与原龙河镇合并,更名为万佛湖镇,为副县级行政管理机构。
调整后,万佛湖镇辖19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110.06平方千米,人口40390人。
镇 *** 驻地龙河口(原龙河镇 *** 驻地)。
(四)组建命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组建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原城关镇划出的4个村(金虎、丰墩、金墩、白隅),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2137人。
区办公驻地城关。
(五)保留杭埠镇等14个乡镇 1、杭埠镇。
辖26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73.56平方千米,人口56564人,镇 *** 驻地杭埠(原杭埠镇 *** 驻地)。
2、千人桥镇。
辖21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75.32平方千米,人口58141人,镇 *** 驻地千人桥(原千人桥镇 *** 驻地)。
3、百神庙镇。
辖18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70.13平方千米,人口45758人,镇 *** 驻地百神庙(原百神庙镇 *** 驻地)。
4、舒茶镇。
辖14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78.44平方千米,人口33245人,镇 *** 驻地沟二口(原舒茶镇 *** 驻地)。
5、河棚镇。
辖9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67.48平方千米,人口20922人,镇 *** 驻地河棚 (原河棚镇 *** 驻地)。
6、干汊河镇。
辖20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76.5平方千米,人口58739人,镇 *** 驻地干汊河(原干汊河镇 *** 驻地)。
7、五显镇。
辖16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97.40平方千米,人口38212人,镇 *** 驻地五显(原五显镇 *** 驻地)。
8、张母桥镇。
辖13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61.94平方千米,人口33185人,镇 *** 驻地张母桥(原张母桥镇 *** 驻地)。
9、桃溪镇。
辖19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镇 *** 驻地桃溪(原桃溪镇址)。
10、庐镇乡。
辖13个村,面积131.9平方千米,人口19336人,乡 *** 驻地庐镇关(原庐镇乡 *** 驻地)。
11、春秋乡。
辖14个村,面积65.92平方千米,人口32397人,乡 *** 驻地曹家河(原春秋乡 *** 驻地)。
12、阙店乡。
辖18个村,面积59.83平方千米,人口38379人,乡 *** 驻地阙店(原阙店乡 *** 驻地)。
13、柏林乡。
辖24个村,面积86.17平方千米,人口46281人,乡 *** 驻地蔡家店(原柏林乡 *** 驻地)。
14、棠树乡。
辖16个村,面积78.31平方千米,人口40056人,乡 *** 驻地西塘集镇(原棠树乡 *** 驻
生平经历
文翁,西汉庐江郡舒县人。年少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
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巴蜀地区爱好文雅(风气),是文翁进行教化(的功劳啊)。
为政举措文翁从教育工作入手,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他的得力措施之一就是派有培养前途的低级官员到京城西安学习,他为了解决这批学生的费用 (包括生活费和给老师的报酬)不惜减少行政开支。大概可以肯定那时 *** 并没有专项教育经费,即使有也不够用。学生学了几年回到四川,择优提拔为高级官员,"官有至郡守刺史者"。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苗子派往京城学习,如此培养人才,恐怕是从文翁开始的。在此以前官员是举荐的,科举考试制度是隋以后才有的。
文翁第二个得力措施,是在成都大办"学宫",并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招选所属各县
弟子来学习。一开始来学习的人并不多,他又来取了许多奖励政策,首先是物质上的优待,如免除劳役;其次是从实践上加以培养锻炼,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文翁到各县去出巡,常把一些学得好的学生带在身边,谙习政事,上传下达,出入官府也非常随便,这样就扩大了影响,"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
史书说"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汉书》)。有的则说:"蜀地文风比于齐鲁"(《辞源》)。总之,从此以后,四川文风大盛。
历史地位文翁被誉为教育史上一颗明星。
在写中国教育史时,应把文翁大书一笔。在安徽的历史上,有两位办教育的名人,一位是现代的陶行知,被誉为当代的孔夫子----陶夫子。宋庆龄亲笔题了"万世师表"四个字,陈列在歙县 "陶行知纪念馆"。另一位就是文翁。所不同的是,陶行知本人是教育家,而文翁是作为地方官员兴办教育的。《汉书》,在"循吏传第五十九"中,介绍了六人,文翁列在第一,依次为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六人中有三人是安徽人,文、朱皆庐江舒人,召为寿县人,都是西汉治理地方有卓见有政声的人物。《汉书》对文翁的介绍仍然简略。
班固在 《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班固完成《汉书》时,上距文翁在四川兴办学校,约200年左右,班固的评价当不是溢美之词。文翁的贡献,不仅在于从教育入手,发展了四川的文化,而且他所创办的"官学"有一套得力的措施,由于他办"官学"成效卓著,到汉武帝时,中央 *** 推广了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下令全国各郡皆立学官,以发展教育,这在中国教育史上 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班固把文翁列为循吏之首,可见班固对文翁的重视。
所谓"循吏",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解释,是"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大概是指善于治理政事的清官。《史记》被列入"循吏列传"的,有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等五人。从此以后,凡修史志的,列俦中都有循吏一章。由于文翁在循吏中又是因"崇教化、兴学校"为世人称道、表现突出,因而成为循吏中的典型。汉李翕《折里桥甫阁颂》说:"佥日大平兮,文翁复存"。
文翁创办的文翁石室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有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今成都石室中学前身。
史书记载《汉书 循吏传》
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以成绩优良者补郡县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纪念诗词文翁讲堂
卢照邻(唐)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文公讲堂
岑参(唐)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题文翁石室
裴(唐)
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黎州鹿鸣宴
李石(宋)
圣化如时雨,吾门自教风。文翁来蜀郡,常衮在闽中。
夔足无多用,鳌头只独雄。诸君携手上,名姓广寒宫。
族谱据族谱记载,文翁为文氏大宗第十五世祖,世系图如下:
种(注1)——高——源——孝——察——全——先——诚——富——荣——锡——用——颁——汪——仲翁——应尝——拨——志——易——慈——宣——齐——训——震——岐——恩——仁——宽——学——隆——导——位——加——命——仕——勋——煦——才——成——伦——渭——万原——荆——翼——鼎——舜——裘——郊——持——麟——沧——祉——邱——贞——节——琢——紫—— 时(注2)——环——光大——彦纯(注3)——卿——蒙——炳然——正中——利民——安世——时用——仪——天祥(文天祥)
注1:种,指越大夫文种,文氏大宗始祖。
注2:时,为文姓江西江右文氏始祖。
注3:文天祥子女失于战乱,无后。
后世纪念主词条: 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现为成都的石室中学。一进大门,就看到"文翁石室"四个壁窝大字的匾额。
据相关人士透露,他们是两千多年前从文翁创办"官学"算起的。校园宽敞明净,郭沫若少年时代曾在此读过书,学校后院有校史陈列室,还有学生会,是郭沫若题的匾额"求实务虚"四个挺秀的大字,两旁对联是:"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当文翁主持四川的政务时,虽然早已有了都江堰的建设,川西平原的农业生产有了发展,而且同时代也出现了像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文学家,但整个说来,四川仍属边陲,文化很不发达,《汉书》所谓"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故里文翁里在今舒城县春秋乡(原枫香树乡)文家冲。按十修《文氏宗谱》记述:“文翁父必达公迁于舒,世居鹊岸”,“公生子二:长名乡;次名党,字翁,又名仲翁”。“仲翁生于汉文帝二十三年(前156年)十月十四日,卒于汉武帝三十九年(前101年)十月,享年五十六岁”。“翁生子三:士宏、士运、士廉。”文冲是文姓子孙聚居地,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苗裔昌盛,迄今已历七十七世。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初年,县知事李万机手下公差胡作非为,竟撞碎“文翁牌位”,族人文楝臣率众上诉李纵容部下“侮辱先贤,有伤风化。”李自知理屈,请人疏通,并赶制“新牌位”披红挂彩,鸣锣开道,亲自送至文氏祠堂,并题写对联:
化蜀比中邦看今史同昭垂合邑前贤翁是祖
家舒几百世依旧人文叠起回乡老族孰居先
这才算平息了文氏族人和当地群众的义愤,迄今“文翁祠”俱在,“文翁庄”遗址犹存。
文翁研究会
文翁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 ,是在1992年所成立的文翁教育思想研究会的基础上注册、成立的。当时会址设在舒城师范学校,现移至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与国际禅意书画院合署办公。
法人代表、研究会会长汪照亮;
副会长:曹长山、张士彬、夏大建、欧荣坤、卢光阳、侯为平、徐大珍、方何荣、孔令仓、黄更生、文伏生;
秘书长:高传文;副秘书长:葛明福、潘孝生、王家斌、郭其宏、常根彬。
文翁研究会顾问:成都市石室中学原教务处长、全国特级教师、资深文翁研究专家徐敦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劲松、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科院副院长黄明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唐忠毛、安徽省文史馆副馆长(主持工作)余家林。
名誉会长:舒城县人大副主任刘自朝、浙江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文良为、安徽文翁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章舒、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合肥市青年联合会常委黄舒、文翁75代孙、安徽省寿县人民 *** 常务副县长文见宝、著名旅美画家张宜克先生。
现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共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