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戏进入游乐场是从新世界开始的。1915年底上海新世界游艺场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其游艺项目有文明宣卷、说书等项,尚未有文明新戏。1916年4月3日起,新世界增加了女子“文明新剧”,从下午到子夜,一天演出三场。从此,文明新剧就成为各家游艺场的必需品,甚至有的游艺场里有几个文明新剧团。10月1日天外天游艺场“特请振亚女子新剧社,准于10月4日始,日夜开演文明新戏”。12月3日绣云天游乐场也增加了女子新剧和培德社女子文明新剧。1917年1月31日劝业场设有女子新剧(11)。后来,上海的游乐场又增加了永安花园天韵楼、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先施乐园、新新屋顶花园、大新游乐场、福安游艺场等,这些地方在20-30年代一直有文明戏上演。
1918年12月11日永安花园“天韵楼萃芳团新剧之刷新:文明新剧为教育之一,非他种游艺可比……”,这种宣传是直接继承改良戏曲、学生演剧和早期话剧的演剧宗旨的。
1917年到1930年游乐场里比较有名的剧社有:天外天振亚女子新剧社,绣云天培德社女子文明新剧,新世界爱华社女子新剧、文明新剧新剧场,大世界优美社文明新剧、竞社文明戏、导社文明新剧,劝业场明德社女子文明戏、竞化社文明新剧,小世界陶社文明新戏,永安花园天韵楼萃芳团新剧、柳社新剧等等。到40年代中后期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亦未断绝。
游艺场里的文明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越来越地方化、戏曲化、曲艺化,独角戏、滑稽戏、什锦戏、滑稽新剧的元老大都出身于文明戏演员。许多人都是兼演文明戏和地方戏曲、曲艺。这一时期“文明戏”一词几乎有取代“新剧”称呼之势,这当然与剧场新剧的衰落和游艺场文明戏的繁荣有密切关系。
20年代以后《申报》开始刊登游艺一览表,把上海各种小团体的文艺演出全都汇总起来,以备商家或个人聘请,也就是出堂会,当然,有的是为某项商业做宣传,有的时到别人家里演出。“文明戏”就出现在这些列表里。比如1928年4月30日王无能就有文明戏、笑嬉戏两种文艺可以受雇演出,文明戏价目稍高些。1925年11月30日王无能的名字出现在笑舞台剧场。1930年1月25日他又成了醒心社滑稽话剧团的一员。张冶儿、陆啸梧等人都是这种既参加正式剧场、游艺场的文明戏,又可以以文明戏、笑嬉戏、十景戏、独角戏应堂会演出的演员。这反映了文明戏为了吸引观众不断增加娱乐、搞笑成分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曲艺的趋势。反过来,这些地方曲艺在和文明戏的互动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有的最终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剧种,比如滑稽戏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以白话方言为主,娱乐性极强的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