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是属于爱民区城区内的。归爱民区文化街街道办事处管。牡丹江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建校于1958年;200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截至2018年3月,该校有57个本科专业 ,涉及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截至2018年8月,该校固定资产总值逾9.18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1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2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
全市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8.9%。其中市区面积16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史称“旧国”。
公元705年,大祚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
公元755年,大祚荣之孙,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到今天宁安市渤海镇,定首都名为上京龙泉府。
古代历史: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其称呼也不尽相同。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在两汉、魏晋时期,肃慎人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挹娄人又转称勿吉。隋唐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靺鞨族。
当时分为七个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张广才岭东牡丹江和宁安境内,呈宝部居绥芬河流域。五代时靺鞨族改称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旧日渤海国边民被称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称为满洲族,简称满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称为满族。
以上内容参考:-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