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多少个镇 都有什么镇

答案 宁波市一共有75个镇,分别是:横街镇;集士港镇;古林镇;洞桥镇;鄞江镇;章水镇;慈城镇;澥浦镇;九龙湖镇;曕岐镇;咸祥镇;塘溪镇;东钱湖镇;东吴镇;五乡镇;邱隘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溪口镇;尚田镇;莼湖镇;裘村镇;大堰镇;松岙镇;石浦镇;西周镇;鹤浦镇;贤庠镇;墙头镇;泗洲头镇;定塘镇;涂茨镇;大徐镇;新桥镇;长街镇;力

浙江省宁波市多少个镇 都有什么镇

宁波市一共有75个镇,分别是:

横街镇;集士港镇;古林镇;洞桥镇;鄞江镇;章水镇;慈城镇;澥浦镇;九龙湖镇;曕岐镇;咸祥镇;塘溪镇;东钱湖镇;东吴镇;五乡镇;邱隘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溪口镇;尚田镇;莼湖镇;裘村镇;大堰镇;松岙镇;

石浦镇;西周镇;鹤浦镇;贤庠镇;墙头镇;泗洲头镇;定塘镇;涂茨镇;大徐镇;新桥镇;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岔路镇;前童镇;桑洲镇;黄坛镇;大佳何镇;强蛟镇;西店镇;深甽镇;临山镇;黄家埠镇;小曹娥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三七市镇;

河姆渡镇;大隐镇;陆埠镇;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桥头镇;匡堰镇;逍林镇;新浦镇;胜山镇;横河镇;崇寿镇;庵东镇;长河镇;周巷镇;龙山镇。

扩展资料

宁波有以下头衔:?

1.副省级城市:全国有15个,主要是政治上享受副省级待遇,例如宁波市长享受副省长待遇;(政治方面)?

2.计划单列市:全国只有5个城市,主要是经济上某些权利直接归中央管理;(经济方面)?

3.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良好的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政策!(经济方面)?

4.国务院命名的"较大的市":这主要是在立法方面有权制定地方法规.(立法方面)?

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已经公布三批共99个城市了.(文化方面)?

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居方面)?

参考资料:

浙江省宁波地名网-宁波介绍

-宁波

余姚的别名及历史渊源

余姚历史悠久,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相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秦时置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又升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九区、八个镇、六十三个乡。到2002年底,全市设17个镇、2个乡、4个街道。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 群彦争辉,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历史大记事:

://yywhty/lishi/4.#

余姚的别名及历史渊源

余姚历史悠久,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

相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秦时置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

东汉建安五年(200)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又升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九区、八个镇、六十三个乡。到2002年底,全市设17个镇、2个乡、4个街道。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 群彦争辉,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

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

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

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历史大记事: ://yywhty/lishi/4.#。

求 一篇写余姚文化的文章 300字以上

余姚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余姚先人为主体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姚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史前文化,璀璨夺目。

距今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河姆渡镇,因遗址所处的姚江河姆渡口而得名。

1973年6月,当时的罗江公社在建造排涝站时发现。经调查,该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

经过1973年和1978年的两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了大批重要遗物、动植物遗存、大片木结构建筑遗迹和大量的人工载培稻谷。经碳 14测定,该遗址的最早年代在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罕见的珍品而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1977 年,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鼎先生将该文化类型命名为“河姆渡文化”。经过20几年的考古实践,可以发现河姆渡文化是以姚江流域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宁绍平原,并跨越东海,直至舟山群岛。

至今,在姚江流域,已发现了20几处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大多位于余姚市境内,比较著名的有丈亭镇鲻山遗址、三七市镇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镇鲞架山遗址等。河姆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良渚文化一起被称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奇葩”。

二、千年古城,历史悠久。 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具有近2000年的建城史,为浙东地区著名的古城之一。

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双城合璧,别具一格。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

直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内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了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 三、名人辈出,光耀中华。

余姚历代名人辈出,群星璀灿,光耀中华。汉代高士严子陵,以高风亮节著称于世。

晋代有天文学家虞喜,他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岁差”。唐代有“初唐四书家” 之一的虞世南,元代有名医滑寿。

至明清时期,姚江人物甲天下,仅明朝一代余姚中进士387人,其中状元3人,并有武进士43人。其间有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日本奉为“胜国宾师”的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黄梨洲等。

梁启超曾说:“余姚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 四、红色摇篮,谱写壮丽。

余姚也是一方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梁弄。

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从1942年至1945年,浙东军民组织大小战斗643次,攻克日伪大小据点110余个,击毙、击伤、生俘日伪军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梁弄也因而被称为“浙东延安”而载入史册。 五、文献名邦,遗泽丰厚。

余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有“东南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历史文化的积淀十分丰厚。至今,余姚市境内拥有各类人文胜迹500多处,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00余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

另外,市文物部门还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金石、陶瓷、书画等文物8000余件,古籍近40000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余姚数千年灿烂历史的见证。

余姚的由来

余姚历史见于文献记载从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

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余姚秦时置县,建县已有 2200 多年历史。

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 1995 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 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双城合璧,别具一格。

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 200 ),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直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内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了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 群彦争辉,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

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

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 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

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文化习俗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

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

市人民 *** 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

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

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

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

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

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

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

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

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

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 *** 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

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

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

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

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

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

余姚文化习俗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

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

市人民 *** 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

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

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

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

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

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

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

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

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

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 *** 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

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

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

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

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

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国外stocksnap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外贸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 热门焦点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梧桐街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梧桐街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梧桐街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梧桐街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梧桐街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梧桐街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梧桐街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里仁乡万春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里仁乡万春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里仁乡万春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里仁乡万春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里仁乡万春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里仁乡万春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里仁乡万春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付加镇青洋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付加镇青洋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付加镇青洋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付加镇青洋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付加镇青洋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付加镇青洋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付加镇青洋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六皇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六皇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六皇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六皇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六皇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六皇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六皇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金鸡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金鸡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金鸡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金鸡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金鸡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金鸡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金鸡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文高路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文高路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文高路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文高路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文高路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文高路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文高路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禹王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禹王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禹王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禹王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禹王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禹王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禹王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红旗路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红旗路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红旗路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红旗路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红旗路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红旗路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红旗路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江心街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江心街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江心街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江心街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江心街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江心街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江心街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油顶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油顶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油顶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油顶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油顶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油顶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油顶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先锋街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先锋街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先锋街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先锋街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先锋街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先锋街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先锋街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青山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青山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青山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青山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青山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青山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青山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干井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干井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干井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干井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干井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干井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干井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红塔村邮编是多少

    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红塔村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红塔村的邮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红塔村的邮政编码,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红塔村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红塔村的邮政编码查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红塔村的邮政编码快速查询。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