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的别称是什么?
湄公河全称为“澜沧江—湄公河”,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国际河流,上源扎曲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在 *** 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红河为西南地区另外一条国际河流,上游礼社江源出巍山彝族 *** 浮治县北,中国境内称为元江,出国后流经越南,称为红河,穿过河内注入东京湾,全长1200公里。
湄公河在中国叫什么
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河流,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自北向南在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出境,流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最后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原西贡)附近注入南海。
该河流在中国境内段就是著名的澜沧江。
该河流总长4180千米,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千米。其中湄公河长2668千米,流域面积63万平方千米。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什么
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长2157.8公里,在中国境外称作湄公河,长2750.2公里。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在各国被称为什么
在中国叫澜沧江,出了国就叫湄公河了。
湄公河干流全长4908千米,在中国境内河段称为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以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长河流,亚洲第四长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 *** 自治区、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
湄公河又叫什么?
湄公河又叫澜沧江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又被称为什么
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总程度长2139公里。湄公河(Mekong River),干流全长4880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六大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
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以后的河段称湄公河,占湄公河一澜沧江总流面积的77.8%,几乎包括整个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南的三角洲地区和部分中部高厉河道平均比降约0.16‰。
东南亚最大河流。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自北向南流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总长4180千米,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千米,其中湄公河长2668千米,流域面积63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乌江、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萨河等,其中蒙河为最大支流。
从中、缅、老边界到老挝的万象为上游,长1053千米。流经地区大部分海拔200~1500米,地形起伏较大,沿途受山脉阻挡,河道几经弯曲,河谷宽窄反复交替,河床坡降较陡,多急流和浅滩。万象到巴色为中游段,长724千米。流经呵叻高原和富良山脉的山脚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100~200米,地形起伏不大。其中上段河谷宽广,水流平静。沙湾拿吉至巴色,河床坡降较陡,多岩礁、浅滩和急流。巴色到柬埔寨的金边为下游,长559千米。流经地区为平坦而略为起伏的准平原,海拔不到100米,河床宽阔,多汊流,但部分河段有小丘紧束或横亘河中,构成险滩、急流,全河最大的险水孔瀑布就在此段。金边以下到河口为三角洲河段,长332千米。湄公河在金边附近接纳洞里萨河后分成前江与后江,前后江进入越南,再分成6支,经9个河口入海,故其入海河段又名九龙江。三角洲平均海拔不足2米,面积4.4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壤肥沃。为东南亚重要的的稻米产区之一。
德国人主张,大部分波兰领土由德苏瓜分,但还应保留一个完全由波兰人组成的人口为1200万到1500万的残存的波兰国家。在德国人看来,以拿破仑的华沙大公国为蓝本保留下来的这样一个国家,一来有可能提供同英法两国谈判的基础,为自己今后的行动留下更多回旋的余地;二来有利于自己对波兰人的控制,因为波兰人今后要想收复被苏联占领的土地,就不能不依靠德国人的帮助,使自己委身于德国。
苏联人开始表示赞同,但很快便意识到这样做对自己有弊无利,于是决定改变主意,放弃原先允许一个残存的波兰存在的意图,主张以皮萨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为界分割波兰。
德国人当然是求之不得的。1939年9月23日,里宾特洛甫要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通知莫洛托夫,同意苏联方面的主张。并表示,为与苏联人讨论有关细节,并确定“波兰地区的最后结构”,他愿意再次去莫斯科。
9月28日下午6时,里宾特洛甫飞抵莫斯科,并连夜与苏联人进行会谈。会谈中,苏方提出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前面所说的以四河为界划定双方势力范围;第二个方案是把原定划归德国的立陶宛让予苏联,作为交换,原定属于苏联的卢布林省和华沙省东部地区划归德国。苏联建议这样做的理由是,把波兰人分开在两个国家是不合理的。
正在西线与英法严重对峙的德国是看得清苏联在其战略棋盘上的位置的,它不能为眼前的一点点蝇头小利而与苏联闹翻,从而使其费尽心血创造的可以避免两线作战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所以,尽管仗是德国打赢的,但它不敢不烙守它在8月间与苏联达成的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甚至对苏联提出的新要求也不想说个“不”字。
9月29日清晨5时,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根据苏联人提出的第二个方案的精神正式签订了《苏德边界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在“前波兰国家崩溃之后”,双方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其界线大致以桑河、布格河和纳雷夫河一线划定。苏联除收回1921年以前属于苏联的领土之外,还取得了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权;德国除得到了东普鲁士、波兹南省和西里西亚这些1918年以前原属德国的领土外,还占领了其他波兰领土。至此,波兰第四次被德苏两国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