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箕巷包含了一代常州人的回忆,篦箕巷的古朴宁静让人心神也慢慢安静下来,这样一个除去凡尘繁杂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心动呢,篦箕巷有什么好玩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景点位置: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篦箕巷
交通:乘232路到南运桥,过怀德桥即到
话说这个篦箕巷可不是一条普通的巷子,该地的“篦梁灯火”是常州古时八景之一。“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自古以来以制作篦箕和木梳闻名,有“常州梳篦甲天下”和“宫梳名篦”盛誉,史称“梳篦世家延陵地”,相传从明代起,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几乎家家户户世代从事梳篦生产,从业者成千上万,生意特别兴隆,而且夜晚人车川流不息,买卖不断。
篦箕巷名字由来而“篦箕巷”其名,据说还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亲口所命,有一次,乾隆皇帝一路微服私访,和大学士刘纶一同上街游玩。他俩走到武进县的甘棠桥上,见一群小朋友手舞足蹈地高唱:“甘棠桥头对鼓楼,木梳篦箕摆首头;源源客船运河来,都在花市靠码头”刘纶便向乾隆皇帝解释说:“这些小孩在唱山歌。意思是说常州的篦箕木梳很出名,运河中来往的客船,都慕名在花市街停靠,上岸购买梳篦呐!”乾隆皇帝说:“花市街一定很热闹!我们去看看。”乾隆皇帝来到花市街,一眼望去,店铺一家连一家,差不多都是梳篦店。走进店里面看看,店中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宫梳名篦”,乾隆看后觉得有趣,一时高兴、信口说道:“此街如此热闹,又这么多篦箕店。叫花市街太俗,不如叫篦箕巷吧。”
篦箕巷从小到大一直宣扬的老街,康熙乾隆都来过,红楼梦里有写到,从前这里的篦箕都是进贡的,做工特别复杂,花样也多。现在还留有一些老店专门卖梳篦,比较正宗。
篦箕巷是条很小的街,可是承载着常州人很多的记忆。儿时篦箕巷的夜市,连着西瀛里的迎桂小笼包,估计常州人都知道。虽然现在市中心的高楼迭起,但是这条小巷子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这里是古毗陵驿所在地。巷子这有梳篦店,可以买些纪念品。
毕竟常州的篦子有着宫梳名篦的美誉。(篦子也可到勤业桥下的梳篦博物馆参观了解梳篦知识后在那边购买。)篦箕巷这有三河三园的水上游览观光船搭乘的。可以尝试下,在京杭大运河上看常州城,又是另一番感受。
周边景点常州古运河100米
瞿秋白故居400米
青果巷1.1公里
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1.4公里
天宁禅寺2.2公里
天宁宝塔2.2公里
文笔塔2.7公里
如今的篦箕巷说古朴更为贴切,望着缓缓流动的古运河,听着风,也许听着恒古的传说又或者是静静享受宁静的下午味道。
花市大街包括东花市大街和西花市大街,也称花儿市。这条街也是北京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历史悠久。
明朝时,花市大街叫神木厂大街。进入清朝后,才改用现在的名称。
明末清初时,许多以做纸花、绢花为业的家庭小手工业者居住在花市街附近。他们或者单干,或者夫妻合作,也有的雇佣帮工或学徒,还有的将加工活重新加工组成全花。
这些做纸花、绢花的小手工业者,大多居住在神木厂大街附近,所以,每天早上他们都到神木厂大街设摊卖花,日子久了就形成了"花市"。而"花市"所出售的都是通草、绫绢、绰枝、摔头之类的纸花,而非鲜花,主要供妇女插戴。
"花市集"是在花市和花儿市街形成之后才出现的。据《宸垣识略》记载:"火神庙在花儿市,明隆庆二年建,为神木厂悟元观下院,有万历间右通政李琦碑。本朝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每月逢四日、自庙前至西口开市。""每月逢四"都有花市集,即农历每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日,火神庙都有庙市。在庙市上,卖生活用品、衣帽穿戴、家具器具的应有尽有。摆摊卖货的小贩,再加上游人,将整个集市衬托着贽非凡。
这种每月逢四的花市集,从清乾隆年间开始,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清末民初时,花市集发展到顶峰,一是范围扩大了,货摊能摆满整条大街。二是在鸟儿市和鸽子市在花儿市街东段出现。像麻雀、黄鸟、点子、玉翅、凤头等鸟、鸽在市集上都可以买得到。在花儿市街西段,则是卖鲜花的。三是每年从农历腊月十四日起,至腊月三十日,天天都有集市,形成了"连集"。这是花儿市街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为迎接新年,都在准备年货。花市连集就会增加卖年画和卖春联等年货的货摊了。而此时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人山人海,空气弥漫着喜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