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子俊(1428年-1489年),字士英。四川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人,祖籍京山(今属湖北省荆门市)。明朝名臣。景泰二年(1451年),余子俊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进户部员外郎。
2、余复,福建宁德古田一都三阳(今杉洋镇杉洋村)人,字子叔。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卒年不详。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状元。余复为宋光宗朝第一位状元,也是闽东状元第一人,人称“余状元”。
3、余象斗(16世纪中叶-1637年后),字仰止(一说名文台,字象斗),号三台山人,又名余世腾、余君召、余文台、余象乌等,福建建阳书林(今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人。明代著名的书坊主、雕版印刷出版家、通俗小说家、评点家。“建本”或“闽本”刻书的代表人物之一。
4、余洪元,男,湖北汉剧著名演员,工末,生角。生于1875年,卒于1937年(又一说生卒年为1876-1938),又名金保,字丹圃,祖籍湖北咸宁,生长于沙市。他在湖北成为一代汉剧宗师,观众尊称为“汉剧大王”、“汉剧泰斗”。
5、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省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蓝田八景
杉洋镇位于古田县东部,全镇总面积 205 平方公里,辖 22 个行政村, 98 个自然村,人口 33500 人。
杉洋昔称三阳、蓝田,以 " 遍地多杉木 " 改称杉洋。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于此,因而又有 " 过化名区 " 之誉。古往今来,杉洋是古田县东部重镇,由于四面罗列群山,中间盆地,地形险要,古称 " 杉关 " 。
杉洋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丽,所以杉洋自古以来颇有旅游区名气,早有号称蓝田八景的凤林栖霞、狮岩积雪、象峰夕照、马首嘶风、古洞流云、天池引月、一线洞天、云梯接汉、还有闻名的三井瀑布、蓝田 书院遗址等。
一、凤林栖霞
凤林山系李氏祖祠地址。位于杉洋西南七里。山如抟凤,朝霞夕照或晴云雨霁,衬于丹枫苍松之间,何异于抟凤栖霞之中。清时杉洋李斌(字青如 , 官泉州教授 ) 为此吟诗: " 山如抟凤下平林,风卷松涛调好音。遮莫年深毛羽杀,故教霞绮缀层岭。 "
二、狮岩积雪
狮岩山乃余氏祖祠地址,位于杉洋北山,其山峰峥嵘,气势拔俗,远观如狮,近看似蝉,故余氏祖祠也叫禅林祠。建祠于北宋建隆三年(公元 979 年),明清时重修,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李斌咏诗: " 狮岩萃律倚云开,谁幻冰容入望来,满目寒光清色相,恍从天际下瑶台。 "
三、象峰夕照
东向,象山紧傍杉洋村,形如大象奔驰河边,适夕照,更栩栩如生,气势崔巍。李斌诗曰: " 危岭象踞逼天真,苍草闲披锦绣茵,夕照光摇浑欲翠,一泓流水淡描神。 "
四、马首嘶风
杉洋南面山峰,形若骏马奔腾,维妙维肖。李斌诗怀契其画意 ,逼真生动。诗曰: " 良骥何年到此栖,不衔金勒骋沙堤,空山风度平林响,夜静如闻对月嘶。 "
五、古洞流云
古洞邻杉洋北面,旧时蓝田书院西侧,顶盖一块 60 平方米巨石。洞深莫测,时有云雾出,呈青映紫,传说有仙居此。考古则证实古人类曾栖息其中。昔朱熹常带门人在石上讲学,遂称此石为 " 朱子讲学台 " 。李斌诗赞: " 玲珑洞口待谁开 , 天半闭云蓦地来,不云作霖归意懒,积成空翠映苍苔。 "
六、天池引月
位于 " 古洞流云 " 下数十米,天然泉水地形似妆台,月映其中,池壁上朱子题字 " 引月 " ,署名 " 茶仙 " ,还有诗句 " 月窟观空静我神。 " 李斌诗曰: " 穿云度石下层岭,分得蟾光半壑阴,夜静风微天一色,长涵冰镜照禅心。 "
七、一线洞天
景于杉洋村对面峭壁之上,人迹罕到。石壁内有洞 ,擎火可进,到十余米处有一隙天光,洞深莫测。李斌诗吟曰: " 峭壁婷婷接天清,洞 门深锁薜萝横,何年绝顶云穿破,漏得晴光一线明。 "
八、云梯接汉
村东,武夷支脉,高万仞。旧时古田到宁德的道路经此,峭壁凿道,梯路艰难,似云梯接霄汉而得名。李斌行至此惊叹: " 危岭劈破石梯悬,独立东峰第一巅,高通云光低海岳,试横长剑倚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