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又称斗谷于菟,春秋时代楚国令尹。 子文斗氏,名谷於菟,字子文。斗伯比之子。生于郧(今京山、安陆一带)。春秋时楚国令尹。其母为郧国国君之女,出生后被弃于云梦草泽中,传说由虎喂乳,后由郧君收养。楚成王八年(前664年)被任为令尹,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二十七年,其间两次去职又复职,对升降处之泰然。为政清廉,不积蓄私财,族中有人犯法,即责有司依法处理。成王十七年,率军灭弦(今河南潢川、光山一带)。三十二年,随国以汉东诸侯叛楚,他率军镇压,稳定了汉东的局势。三十五年(前637年),主动辞职,推荐楚将成得臣当令尹。后世为纪念他,曾在安陆建子文庙。 按照《左传-宣公五年》,楚国大夫若敖娶郧国妻子,斗伯比之子。斗伯比和郧国君主的女儿私通,生了一个孩子。郧国君主的妇人派人把这个孩子在云梦泽里遗弃不管。出乎意料,一只母老虎收养了这个孩子,给他喂奶。有一天,郧国君主去打猎,看到这种景象,深感恐惧,赶紧回宫。他妇人把女儿和斗伯比的非分关系告诉他,他最终决定让他女儿嫁给斗伯比,去云梦泽把孩子接回来。因为母老虎给这个孩子喂奶,所以给他起了谷于菟这个名字,谷为“喂奶”,于菟为“老虎”
回答于 2014-04-29
赞同29
文房京东品类全,新品不断,优惠不止!
文房京东电脑办公部分好物热卖中,都是值得信赖的大牌,运行流畅,让使用更简单!京东JD官网,多快好省,只为品质生活。
京东广告
纯字取名有什么寓意,爆款好货热卖,上淘宝,逛着买更轻松!
纯字取名有什么寓意,严选品质好货,尽在淘宝!一站式购齐,正品超低价!口碑好物随心购!超多品牌,价格美丽,省钱更省心!优选好物,尽在淘宝,淘你满意!
淘宝热卖广告
电子图书书-京东数码,节能低耗,智享科技,世界在眼前!
电子图书书-京东数码,超强续航,跨平台兼容性,不同风格,丰富产品,惊喜不断!「京东」品类全,折扣狠,送货快,省事又省心,享受购物就在「JD」!
广告
子文有什么含义
子文并不是词语,故只能解释单字的意思,具体如下:一、子拼音:zǐ释义: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二、文拼音:wén释义: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2、刺画花纹:文身。3、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9、温和:文火。文静。文雅。10、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12、专指社会科学:文科。13、掩饰:文过饰非。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15、姓。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沙子[shā zi] 细小的石粒。2、个子[gè zi] 指人的身材,也指动物身体的大小。3、梅子[méi zi] 梅树。4、对子[duì zi] 对偶的词句。5、屋子[wū zi] 房间。6、日子[rì zi] 日期。
达兴老师聊教育
19点赞2.6万浏览
更多专家
子文是什么意思啊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文子代表什么意思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著有《文字》 《文子》为文子所著。文子,姓文,尊称子,其名字及籍贯已不可确考。《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只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没有名字籍贯。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葵丘■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宋人南谷子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则据此得出结论:“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名钅开,字计然,文子某号,家睢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钅开,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有二篇,曰《文子》。”现在看来,这段有关文子生平的文字仍有疑窦。 总之,文子是老子的弟子无疑,与卜商子夏同时,而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是一位学无常师者。他虽学习了各家学说,但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遂别生新义,乃过所承。世称文子勤学■颜,故得道尤高,而卒归本于老子。王充曾称:“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对他极推崇。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把道家兼融仁义礼的思想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为其后学,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后来文子又到南方的吴越游历,隐居在吴兴馀英禺山,不知所终,或云成仙而去。 《隋书·经籍志》著录《文子》十二篇。前人认为今本系汉唐之间的伪书,或认为抄袭《淮南子》的西汉后期作品。如唐柳宗元即认为这本书是夹杂抄袭了儒、墨、名、法诸家语句,来解释《道德经》,故称之为“驳书”。但是1973年河北定县40多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其中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文字有6章,不见于今本的还有一些内容,或系《文子》的佚文,但确证了《文子》一书的存在,为西汉时已有的先秦古书。文子在唐代时与老子、庄子并重,天宝元年唐玄宗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诏改《文子》为《通玄真经》,与《老子》、《庄子》、《列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对《文子》进行整理研究的,有《通玄真经》默希子注,十二卷;宋朱并注,七卷,(八卷以下已佚);元杜道坚《文子缵义》,十二卷;清钱熙祚《文子校勘记》,俞樾《俞楼杂纂读文子》。现今流传的版本有:《正统道藏》十二卷本;《通玄真经赞义》十二卷本;《道藏》七卷本;《道藏辑要》本;《四部丛刊》缩印《通玄真经》十二卷本;《四部备要》本等。 今本《文子》分十二篇八十八章。十二篇分别为:一、道原,二、精诚,三、九守,四、符言,五、道德,六、上德,七、策明,八、自然,九、下德,十、上仁,十一、上义,十二、上礼。 《文子》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它每篇皆以“老子曰”三字开头,表明与老子的师承关系。明朝宋濂称:“子尝考其言,一祖老聃,大概道德经之义疏尔。”元代吴金节也称:“文子者,道德经之传也。”都说明了《文子》的主旨内容。但也有人认为“老子曰”三字乃后人窜入的。
匿名用户
454浏览
电子阅读-京东数码,尖货新品,选大牌有保障!
京东广告
天汉字-淘宝热卖好物汇集,品牌众多,放心购!
淘宝热卖广告
全部
3
文子的人物生平
楼主肯定是看到《文子》这个书名了,准确的说,现在我们对这个“文先生”还处在猜测阶段,没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文子》阐述的是老子的思想,因为文子里每篇皆以“老子曰”三字开头。因此后人多说文子是老子的学生。
据考证,文子,姓文,尊称子,其名字及籍贯已不可确考。《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只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没有名字籍贯。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宋人南谷子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则据此得出结论:“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名钅开,字计然,文子某号,家睢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钅开,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有二篇,曰《文子》。”现在看来,这段有关文子生平的文字仍有疑窦。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只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范蠡师事于计然,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广为流传的,从秦汉至宋元,都有史料可以证明。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相关史料,当属《太平御览》卷404所引太史公《素王妙论》中的一段话:“计然者,蔡(葵)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刘宋裴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稴’。”裴禀又引《范子》所载以为佐证:“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葵丘■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宋人南谷子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则据此得出结论:“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名钘,字计然,文子某号,家睢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钘(读作jian,平声),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有二篇,曰《文子》。”
总之,文子是老子的弟子无疑,与孔子同时年龄小于孔子。他虽学习了各家学说,但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遂别生新义,乃过所承。世称文子勤学■颜,故得道尤高,而卒归本于老子。王充曾称:“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对他极推崇。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把道家兼融仁义礼的思想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为其后学,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后来文子又到南方的吴越游历,隐居在吴兴馀英禺山,不知所终,或云成仙而去。
按李定生的考证,文子是老子弟子,文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约公元前470一前381),年少于孔子,卜商、子夏(前507一?)同时。游于楚,曾与白公胜(?一前479)对话。后至齐,齐国隐士彭蒙从而师之,后来彭蒙之徒田骈、慎到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而文子可以说是黄老学之祖(李定生,1994,PP.43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