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昔年,在广东黄冈地界有一座山,名叫石壁山。山上有个雷音寺,俗叫石壁庵。庵内有个老和尚,法名童真,与当朝丞相是同窗好友,又是同榜进士。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但他厌恶官场黑暗,遁入空门,削发为僧。怎奈这雷音寺香火不旺,佛门冷落。老和尚也不介意,终日只顾念弥陀。诵经之余,琴、棋、书、画,以作自娱。世人只知他有文才,却不知他更有武功。
相传这当朝丞相每逢省亲,必微服来雷音寺会晤好友。这一来,雷音寺随即地浮三尺,大小官员对童真大师刮目相待。寺里的佛祖爷也沾了童真大师的光,骤然门庭若市,香火兴旺。于是空门变成富门了。
人说:穷无人瞅睬,富惹人目红。有一夜,一伙强盗入寺打劫,童真大师孤身降服,施银渡善。
有一日,大师接丞相的密信,请往京城打擂除奸,犹豫再三方赶赴京师,沿街化缘,打听民情,证实丞相信中所说属实,便朝牌楼下擂台而来。只见台上站一青面獠牙之人,大师飞身上台,将此奸人之心挖出,众爪牙齐涌而上,刀枪、乱棍齐下。老和尚就地一个扣旋,便将众贼杀死。台下众人拍手称快,轻风一阵,老和尚已无踪无影。
消息报入奸王府,奸王瘫软在椅上,惶恐不安,忙命众兵丁关紧城门,四处搜捕去了。而相爷先喜后忧,后悔棋失一步,擒贼无先擒王,后患无穷,百思之下,只能急流勇退,遂辞官归隐了。待到雷音寺方知失去知己,心如刀绞。为了纪念这位挚友,即命人找来能工巧匠,刻了一尊童真大师的偶像,供在师祖厅的木龛里,上方悬上一块大匾额,亲笔题了“方丈”两个金字,又题赠一副对联:
法席掌持顽汉强徒皆丧胆 针锤直下铜头铁额尽寒心
正是:
入空门出空门大慈大悲,
禁杀戒开杀戒救苦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