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编码是指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各种商品都赋予一定规律性的商品代码的过程。商品代码又称货号,或商品代号,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代表某类、某种商品的,便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通常用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组成。
商品编码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惟一性原则
惟一性原则是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是指同一商品项目的商品应分配相同的商品标识代码,不同商品项目的商品必须分配不同的商品标识代码。基本特征相同的商品应视为同一商品项目,基本特征不同的商品应视为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结构必须保证每一个编码对象仅有一个惟一的代码,一个代码应与指定的类目一一对应。
2.可扩性原则
在代码结构体系里应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新类目的增加和旧类目的删减需要,使扩充新代码和压缩旧代码成为可能,从而使分类和编码集可以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3.简明性原则
代码应尽可能简明,即尽可能使代码的长度最短。这样既便于手工处理,减少差错率,也能减少计算机的处理时间和存贮空间。
4.稳定性原则
代码必须稳定,不宜频繁变动,否则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编码时,应考虑代码变化尽可能少,只要商品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变化,就应保持不变,即使该商品停止生产或停止供应,也不能马上将代码分配给其他商品类目。
5.层次性原则
代码要层次清楚,能清晰地反映商品分类关系和分类目录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应与代表的类目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6.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
商品编码要同国家商品分类编码标准相一致,与国际通用商品分类编码制度相协调,以利于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7.无含义性原则
无含义性原则是指商品标识代码中的每一位数字不表示任何与商品有关的特定信息。有含义的编码,通常会导致编码容量的损失。厂商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最好使用无含义的流水号。
8.自检能力原则
必须具有检测差错的自身核对性能,以适应计算机的处理。
商品编码是什么意思
商品编码是税收编码的一种,税收编码还包括服务编码,税收分类编码,是指货物、商品、应税劳务和服务类别的身份编号。商品编码,即编制商品代码,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商品编码又称商品代码或商品代号。
商品编码是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以某种代表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对某一类商品赋予统一的符号系列称为商品代码化或者商品编码化。
1.商品编码一般是商品目录的组成部分,商品分类与编码共同构成了商品目录的完整内容。使用商品编码,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计划、统计、物价管理级核算工作及简化业务手续。
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是通常分开进行,先进行商品分类,再进行商品编码。商品科学分类为编码的合理性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编码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商品分类体系的使用价值。
2.商品代码是在进出口贸易中使用的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表示进出口商品名称的数字化代码,对规范商品管理、简化实际操作、方便统计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进出口报关、出口退税、出口企业的业务处理及财务核算等领域。
3.商品代码即为国家税务总局最终鉴定税率的商品代码,所鉴定的退税率,是计算出口退税的重要依据。出口企业可据此进行进出口报关、企业内部业务处理及财务核算、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各地的税务机关可据此审定企业的退税申报、办理退税审核审批业务;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部门进行进出口及税收统计分析的基准数据。
4.商品编码是用于标识商品的一组阿拉伯数字号码。商品编码会计上一般也指“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是用于区分企业增值税纳税项目的代码。纳税人填开发票时应当选择对应的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才可完成开具。推行使用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有利于规范开具增值税发票,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
法律依据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根据《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第五条 厂商识别代码是商品条码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商品条码必须按照本办法核准注册,获得厂商识别代码。
第十九条系统成员对其厂商识别代码、商品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享有专用权。
第二十条系统成员不得将其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转让他人使用。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核准注册不得使用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条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商品包装上使用其他条码冒充商品条码;不得伪造商品条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