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黄屯镇行政村地名数据统计表
黄屯面积:800亩,人口:430,地理位置:镇驻地,邮编:272104
该村始建于清初。据《阙里志》记载:明、清两代皇帝先后赐给衍圣公府土地二千顷,分属于一○八个屯、厂,多分布在曲阜、滋阳一带。该村即其一。因黄姓是大户,故得名黄屯。
庞村面积:1100亩,人口:831,地理位置:镇北部
该村较古老。村内原有庙宇一座。庙内大铁钟铸有铭文,载称:该村圣庙初建于北宋。钟上捐款人庞姓甚多。元末明初,庞姓成为大户,村名庞家村,后简作庞村。
谢家村面积:960亩,人口:550,地理位置:镇北偏东
该村建于清朝初年。据村内谢姓的《谢氏支谱》记载:谢氏祖居滋邑城西北谢家楼,清圣祖时分支迁此建村。因谢姓来此最早,故名谢家村。
西张庄面积:220亩,人口:180,地理位置:镇北偏东
据清康熙十一年(1672)版《滋阳县志》记载:清初时此村称“铺北村”。因张姓来居最早,发展成大户,改称张庄。后又迁入别姓。因该乡有两个张庄,此在西,习称西张庄。
高汪庄面积:1553亩,人口:757,地理位置:镇西北部
该村建于明初,由山西迁民来此,原为两村:南部王姓多,称南汪庄;北部高姓多,称北高庄。至清朝末年,两村合并,始称高汪庄。
赵庄面积:1500亩,人口:932,地理位置:镇西北部
该村始建于明朝初年。赵姓最先由山西省来此落户,故村得名赵庄。
丁庄面积:855亩,人口:503,地理位置:镇西北部
传说明朝时候,驻兖州的鲁王府派了三名兵丁,长期驻在这里,管理附近村庄的治安。后来又迁来些住户,形成村庄,名为丁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王因镇丁家庄重名,更名为丁庄。
三仙庙面积:820亩,人口:582,地理位置:镇北偏西
该村始建于明代,村东首原有三圣庙一座,内奉张仙、华佗、吕祖三位神圣的塑像,清康熙十一年(1672)建。庙碑记载,村原名金家村。自建庙后改称三圣庙,后又改称三仙庙。
于家屯面积:2254亩,人口:1071,地理位置:镇北部
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3),于姓由三西省迁此建村。此村属皇封衍圣公府“六厂、七屯、十八官庄”之一的“洸河屯”,是曲阜孔府的佃户村。由于于姓来得早,后发展成大户,故得名于家屯。
鹅鸭厂面积:1380亩,人口:632,地理位置:镇北部
据传明朝时候,驻兖州的鲁王府来过此处,见地势低洼,积水很多,就命人长住在这里,饲养鹅鸭,以供王府蛋食之用。后发展成村落,名为鹅鸭厂。
南二十里铺面积:2003亩,人口:1179,地理位置:镇北偏东
此村建于明初,是兖州去济宁大道上的“铺递”(驿站)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大安镇二十里铺重名,更名为南二十里铺。
黄金屯面积:1528亩,人口:1002,地理位置:镇东北部
该村始建于清初,是曲阜孔府的佃户村,属皇封衍圣公府“六厂、七屯、十八官庄”之一的“原名“嘬琐屯”,后来人们觉得“嘬琐”意欠雅训,改同音字为左所屯。为改变贫困面貌,1953年群众提议,更名为黄金屯。
孙氏闸面积:2676亩,人口:1536,地理位置:镇北偏西
该村古名杏林闸,是府河上的拦水石闸。村靠近此闸,故亦得名杏林闸。明代,村内孙姓当了鲁王府的管家,势力很大,闸和村都改名为孙氏闸。
于家厂面积:250亩,人口:164,地理位置:镇西部
该村过去是曲阜的佃户村。明、清两代皇帝先后赐给衍圣公府土地,分属于一○八个屯、厂之一。因村中佃户于姓甚多,故名于家厂。
茶庵面积:500亩,人口:410,地理位置:镇北部
该村明朝时候称“稀水屯”,在兖州通往济宁的大道旁,东至兖州城,西至济宁城都是三十里,后改称三十里铺。相传到了清代,兖州有一位官员经常去济宁,路经此处,在村头休息饮茶。因而村渐改名为茶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