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历史沿革 泾源 泾源建县始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名安化县,自华亭县析置。此后,县名及隶属关系曾多次变更。1950年9月,以其为泾河发源地而改今名。 春秋时为乌氏戎居地,战国、秦朝时属北地郡乌氏县。汉承秦制,武帝时属安定郡乌氏县。西晋时属雍州安定郡都卢县,东晋属雍州陇东郡泾阳县。隋时以泾河南北分属安定郡华亭县。宋设安化县,属渭州(今平凉)。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属平凉府。元初废化平县,并归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清初袭明制,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置化平川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恢复了900多年前的县名,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归陇东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甘肃省于1950年改化平县为泾源县,属平凉专区。1953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又改称泾源回族自治县。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泾源划归宁夏,归属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现属固原市。 清末,设化平川直隶厅时,下辖化临(今香水镇、园子乡)、香水(今惠台乡、黄花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东峡乡)4里66村。 道人拜月 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川直隶厅为化平县时,仍设4里。民国三年(1914年)改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民国九年(1920年)又恢复为4里。1927年,改原4里为4个区,名称不变。1936年改设原4区为1镇(化临镇)3乡(香水、泾源、白面)。之后,又改为黄花、泾北、泾南3个区。1939年3个区合并为2个区,原化临里、香水里地区合并为第一区,原圣谕里、白面里地区合并为第二区。1941年,改2区为面泉(今香水镇)、崇义(今黄花乡)、惠家(今惠台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泾源(今东峡乡)等6个乡。1942年,又将6乡改为白泉、泾南2镇和泾北、黄花2乡,共辖27保、254甲。 1949年8月,泾源县解放。全县设为泾南、泾北、白泉、黄花4个区,下辖16个乡。1950年5月,撤销白泉区,所辖乡划归泾北、黄花2区。1955年冬,3个区撤销,并撤销了双营、金家、红峡、西峡4个乡。 1957年,华亭县山寨区的新民、石嘴2乡划归泾源县。此时,全县辖新民、涝池、兴盛、城关、沙塘、石嘴、白面、园子、黄花、惠台、东峡、河北、桥关、红土等14个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原白面、河北、涝池、东峡、新民、石嘴6乡组建为泾河源公社,驻白面;原城关、桥关、园子、兴盛4乡组建为红旗公社,后改为泾北公社,驻城关;原沙塘、黄花、惠台、红土4乡组建为跃进公社,后改为黄花公社,驻华兴。 老龙潭 1961年4月,增置新民(驻羊堡)、兴盛、惠台3个公社。1967年,泾河源、泾北、兴盛、黄花、惠台5个公社分别更名为红卫、红旗、东方红、东风、星火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 1983年6月,自治区将银川市郊区和永宁县相连的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12月,泾源县在此设置了铁东、铁西2个乡(仅是当时的安排,行政归属尚无定论)。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 1990年,撤销泾北乡,分设香水镇和园子乡;撤销泾河源乡,分设为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共辖香水、白面2镇和新民、东峡、园子、黄花、惠台5乡。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泾源县辖2个镇、6个乡。总人口81310人,各乡镇人口:香水镇15269白面镇13313新民乡15135东峡乡6746兴盛乡8672园子乡5183黄花乡10925惠台乡6067(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3年,将固原市原州区的大湾乡、蒿店乡、什字路镇划归泾源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11个县,分别是: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同心县、盐池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中宁县、海原县。
:永宁县隶属银川市,地处宁夏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中部,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郊县,位于银川市区以南。
贺兰县(拼音:Helan Xian),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下辖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西汉时置廉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宁夏县,1941年,更名为贺兰县。
平罗县 石嘴山市下辖县,地处宁夏平原北部,距银川50公里,是石嘴山市唯一的建制县。东衔黄河水,西依贺兰山,具有回、汉、蒙文化底蕴。
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 隶属吴忠市管辖。地理东与盐池县、甘肃庆阳市环县接壤,南与固原市原州区毗连,西与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为邻,北与吴忠市红寺堡区交界,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部黄土高原。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为银南地区辖县,著名宁夏滩羊集中产区。历史上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县府驻花马池镇。
西吉县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拔1688-2633米。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东距固原市63公里,北距宁夏银川市391公里。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北纬35度21分至35度47分、东经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之间。
泾源县,隶属宁夏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东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相连,南与甘肃省华亭县、庄浪县接壤,西与隆德县毗邻,北与原州区、彭阳县交界,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南、北环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环县等市县。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宁夏平原南端,隶属中卫市管辖。地处黄河两岸,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海原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
参考资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