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在1681年(康熙二十年),建成京师至吉林驿站后,至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伊通得名于伊通河。伊通满语叫伊秃,是汹涌澎湃之意。明末清初境内大部为海西女真叶赫部所属。1882以来,先后隶属伊通州、通阳县、伊通县、伊通满族自治县。作为县城,伊通镇为历代州县衙署驻地,今为伊通满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伊通镇交通发达。长营高速公路(长春至营城子)、长辽高速公路(长春至辽源)、长东(长春至东丰)、长白(长春至白山)、九开(九台至开原)等省及公路均由此通过,伊通镇已成为吉林省南部东部县市通往长春的交通要冲。镇内通车200余个班次,内通全县集镇乡村,外达周边市县,远发辽宁沈阳、海城和哈尔滨长途客运班车。镇内有各类大小车辆近万辆。农村水泥路总里程达80公里以上,道路网密度较高,镇内有公路客运站2处,长营高速和伊通至公主岭、伊通至范家屯等国家二级以上公路8条,呈放射状,交通较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