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
2、陕西大荔县故称临晋
大荔县,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时改为左冯翊,晋武帝时(公元265——公元290)更名为大荔县。以后地名变为频繁,西魏改为同州,唐天宝初年(公元742年)曰冯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复同州。元朝以后改县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为府,后又置为大荔县。
三秦平定之后,汉王刘邦调集56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取楚鄱彭城。项羽闻讯,率3万精兵,在谷水、泗水、睢水大破汉军。汉军死伤20余万,刘邦只带领几十人逃出重围。这时,原先归顺汉王的翟王、塞王、齐王、魏王等人都相继“变节”,反对刘邦而与项羽合作,局势十分危急。公元205年8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攻打魏王,以首先解除汉军的侧翼威胁。为阻止汉军渡河攻魏,魏王豹将主力部署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坂在黄河东岸,同两岸的主要渡口临晋相对,是攻魏的必经之地。韩信见魏军正面有重兵防守,从临晋强渡黄河已不可能,于是采取了“临晋设疑,夏阳偷渡”,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把船只和兵力集中起来摆出要由临晋渡河的架势,而在暗中调集主力,出其不意地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用木罂(用木条缚扎陶瓮而成的临时渡河工具)偷渡过河,然后直奔魏军的后方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而魏王豹见韩信在临晋布下重兵,沿岸摆列无数战船,料定汉军必由此渡河,于是集中兵力,严加防守。就这样,汉军出其不意地渡过黄河,迅速占领了魏城安邑。魏王豹得报后,大吃一惊,方知中计,慌忙引兵赶到安邑,迎击韩信,结果被韩信杀得大败。不久,韩信又俘虏了魏王豹,并平定了魏地,在那里建立了河东郡。这一战,不仅解除了汉军的侧翼威胁,扩大了汉王的势力范围,而且为汉军主战场的作战建立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