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岭山体被放射状分布的水系所切割,形成熔岩岭脊、方山、尖山和残丘地形。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切入高原的河谷多呈箱形或“V”形深峻峡谷。山高谷深,台坡陡立,悬崖绝壁众多,形势险恶,但岭脊顶部相对缓坦。河谷多形成较为深峻的峡谷。
新生代以来,沿着敦化——密山深断裂,有过多次玄武岩喷发,可分为古新世、上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5个喷发期。在老爷岭山地主要是上新世的灰黑色、紫灰色、青灰色致密状橄榄玄武岩和气孔玄武岩,由西南至东北普遍分布。第四纪玄武岩则分布在谷地或河谷平原而形成台地。此外在山的中部分布一些元古代的石墨、石英片岩,西北部有白垩纪的砂砾岩和凝灰岩分布。在轴部,是沿北东方向延伸的熔岩高原,地势高峻,海拔800—1000米,相对高度200—400米,属低山地形。最高峰为中部偏北的天岭,海拔高达1115米。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较高的山峰由南向北还有大顶子山(海拔857米)、园盖山、(海拔853米)、荒岗(海拔834米)等,高原的台面开阔平坦,与平顶山相似,局部地方,高原面微有波状起伏,高差可达数十米,一些浅洼地有沼泽存在。高原四周被放射状分布的水系所切割,形成熔岩岭脊、方山、尖山和残丘地形。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切入高原的河谷多呈箱形或V形深峻的峡谷,山高谷深,台坡陡立,悬崖绝壁众多,形势险恶,但岭脊顶部却相对缓坦。方山顶部则更为平坦,边坡却十分陡峭,坡度可达30°—40°,在西南部这种地形多有分布。侵蚀丘陵和低山多分布在牡丹江谷地东侧,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白垩纪砂砾岩组成。山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400—1000米,山顶多较平坦,但边坡陡峻,沿河谷或湖岸常有陡崖出现,系由河流的强烈侵蚀切割所致。沿牡丹江谷地断续分布有大面积的熔岩台地。
东部山地(一)长白中山低山区 位于张广才岭和龙岗山及其以东,主要包括浑江市、通化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大地构造上北半部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南部属中朝准地台。在中生带的燕山运动中,南北连成一体隆起成山,并经过第三纪的夷平作用,在新构造运动中,再一次强烈隆起,并伴随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地貌以中山低山为主,山间谷地狭窄,火山与熔岩流地貌分布广泛。山顶海拔多在800~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上。本区南部有长白火山、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以及龙岗山和老岭两列长大的北东向延伸的山脉。长白山火山与其周围广阔的熔岩台地连成一体,构成一独立的地貌区域单元。龙岗山与老岭间有狭窄的浑江谷地,老岭以东有狭窄的鸭绿江谷地。本区北部为延边山地,山脉大多短小而走向复杂,山脉间多为小型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山脉有盘岭、大龙岭、穆棱窝集岭、老松岭、哈尔巴岭、南岗山、甑峰岭、英额岭、牡丹岭、张广才岭和威虎岭等,其中大龙岭、哈尔巴岭、威虎岭等山上都覆盖有第三纪玄武岩,形成大片熔岩方山。较大的山间盆地有珲春盆地、延吉盆地、和龙盆地、敦化盆地等。敦化盆地中被大量玄武岩充填并构成熔岩台地。本区山地和熔岩台地上森林茂密,蕴藏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局部低山的阳坡已被开垦,山坡与高阶地上的耕地与荒地水土流失明显。山间盆地多为农田,成为山区中的谷仓。三级地貌区分为:长白火山与熔岩台地区,龙岗山与老岭中山低山区、延边中山低山盆谷区。
老爷岭,也称“老爷岭山脉”,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支脉。呈西南——东北走向,西抵镜泊湖和牡丹江中游谷地,东北部与肯特阿岭相接,东部至穆棱河谷,长约200公里,延伸在牡丹江、宁安、穆棱、鸡西、东宁、绥芬河等市、县,总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山体主要由新生代玄武岩组成,海拔600—1000米,较高的山峰天岭(牡丹峰)海拔1115米。
老爷岭山脉属于长白山系。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老爷岭西南起于牡丹江上游,东北接完达山脉,蜿蜒起伏长 500多公里,是牡丹江与穆棱河的分水岭,海拔700~1 000米。老爷岭在县境内的最高山峰大架子山,海拔1 117米,其西 1.4公里处的牡丹峰海拔1 111.6米。在我县与牡丹江市的边界上,周围2 00多平方公里,为原始森林所覆盖,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繁多,现已划定为自然保护区,是很好的旅游场所。老爷岭在我县境内900米以上山峰有6座,其支山遍布县之南半部,伸展到穆棱河畔,山势由南向北逐渐下降,相对高度在 100米以下,已由中低山发育成丘陵山地,山区森林密布,是本县的重点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