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火车站
到
泽头镇
怎么走1是在火车站下车换乘4路公交车到文登汽车站再换乘到泽头的汽车。2在文登火车站直接乘坐出租车到泽头,3在文登火车站向南步1里多地在
309国道
上拦载西去泽头的汽车。
泽头 元朝,李姓自莱阳小梁子口来沼泽西头立村。988户。
峰山 明末,林姓由林村来凤山之阳立村,称凤山。演作峰山。311户。
城子 (正文第44页) 明万历时,林姓来小土 (同上)立村。为防风沙曾垒土墙。125户。
林村 南宋景定时,林姓由福建莆田来居。为全市最大村庄。1646户。
望仙庄2村 明弘治时, 王姓由青龙夼来居,此处可望见山神仙庙,称望仙庄。嘉靖时,苏姓由今牟平苏家疃来村西居住,以方位称东望仙庄(333户),4西望仙庄(240户)。
于林庄 明末,王姓建王家庄。后王姓迁,林、于二姓沿用旧称。1981年改今名。166户。
倪家庄 明末,倪姓自南于疃来居。118户。
杨家疃 清顺治十五年,宫姓由冯家来居,称宫家庄。后杨姓众,民国初年改今名。155户。
胡格庄 明朝,胡姓立村。235户。
孔格庄 明初,孔姓立村。孔绝嗣,肖、孙、邢、尹诸姓袭旧称。310户。
高家庄 明末,林姓由林村来居,以地势高于林村而得名。256户。
魏家庄 清初,魏姓来看守山庄。137户。
杨家庵 清中期,杨姓自生格庄来看管山林。1959年自治。25户。
上、下泊子 明正德时,于姓自大水泊来平泊立村,称于家泊子。清中期,徐姓众,称徐家泊子。清末分村,以地势称上泊子(230户),下泊子(440户)。
吴官屯 明末,代职世袭校尉吴能迁此立村。308户。
许家埠 清中期,许姓由许家来土阜之阳立村。210户。
程格2村 清初,程姓立村。程绝嗣,王、李二姓袭旧称。1947年析为东程格(207户),西程格(269户)。
北庄 清乾隆二十九年,崔姓自赤金泊来泽头村北立庄。470户。
大洼 明初,周姓立村,后高姓自西浪暖来洼地立村,称高家洼。清雍正时改称大洼。253户。
小洼 清雍正时,曹姓自今乳山县小磨石来大洼 (正文第45页)东小洼立村。27户。
廒子埠 清初,宋姓由九顶埠来居。因位于储盐旧址,且近码头,故名。202户。
道口 清乾隆十七年,于姓来要道渡口立村。403户。
北桥 明嘉靖时,杨姓自今荣成杨家寨来居,位于牛七埠之北,称小北庄。清乾隆五年,南建迎侧桥,遂称北桥。230户。
雨夼 明末,鲁姓由小观来苇子夼立村,称苇子夼。清中期称雨夼。164户。
眠虎岭 清光绪三十一年,徐姓由小埠来眠虎岭之东南立村。1943年自治。117户。
小埠 明万历时,谭姓来土阜上立村,称埠上。清初改称小埠。375户。
岭前 明末,于姓自于家埠来凹形地立村,俗称窝窿,演作卧龙。1981年以方位易今名。48户。
刘家疃 明弘治时,刘姓自文城来居。后,唐姓、高姓袭旧称。254户。
宋家2村 明初, 宋姓由九顶埠来居,称宋家。清初,宋姓又在村东北建村,遂分别称大宋家(239户),小宋家(110户)。
徐家 裴姓建村,因近海产蚬子,称蚬子埠。明崇祯时,徐姓由今荣成白马来居,遂易名。299户。
团岚埠2村 明朝, 杨、王二姓来谭家岚子立村,称谭岚埠,演作团岚埠。明中期,分为东团岚埠和西团岚埠,分别为250户、223户。
南桥 明初,侯姓由泽库来居,西有大石硼,上有7个牛蹄印,称牛七步,演作牛七埠。清乾隆五年村北建迎仙桥,改称桥上,1958年称南桥。852户。
虎口山 清雍正十三年,邢姓由岛集来虎口山南立村。350户。
黄家庄 明万历时,黄姓立村。113户。
平埠庄 明万历时,王姓由文城来岛集南看守山庵,称岛集南庄。清时,称平埠庄,含义失考。55户。
岛集 元至元十六年,邢姓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邱子山前来望岛村。至元二十六年迁半岛立村,名岛里。后设集称南岛集或岛里集。简作岛集。990户。
里岛 明初,刘姓来半岛立村,居岛集之南。946户。
虎口窑 元朝,姜姓于虎口山西南建窑烧陶,故名。777户。
于家河 清乾隆时,于姓自今乳山县司马庄迁母猪河西看庵 ,称南庵。民国初,改今名。127户。
唐疃 明万历时,村南海汊边有一唐姓开设的旅店名唐家店子。清嘉庆时邢姓来居,袭旧称。清末,改今名。401户。
望岛 至元十六年,邢姓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邱子山前五坡岭航海来高
前安村,可望见南海诸岛。362户。
崔家庄 清道光时,崔姓自崔家口来居。99户。
埠子厂 清乾隆时,赵姓在此搭铺子栖身,称铺子场,演为埠子场,1956年写今名。16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