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考古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遗令》: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据说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
曹操墓如何发现的,具体地址在哪里?
曹操高陵,又称魏高陵,是东汉末年魏王曹操(其子曹丕称帝后追谥“武帝”)的陵墓。原本陵墓所在位置一直是谜团,直到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其地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2010年2月4日,高陵被增补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王)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个人认为,曹操在汉末主要呆在魏国的首都邺城,即使死在洛阳,也应该在邺城附近安葬。今天高陵的位置,离邺城不远,很可能就是曹操的墓。
至于传说中的72疑墓的事情完全不可靠。西汉崇尚厚葬,东汉逐渐变为简葬,对于厚葬持否定态度,而曹操本人,更是对厚葬持反对态度,看到袁绍家人厚葬,就对他极其鄙视。所以,曹操自己不可能造72个墓。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考古发掘的。
曹操墓叫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
1922年河北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2009年,高陵经考古发掘,并且经过中国考古学界一致认定,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曹魏大墓为曹操墓。
建筑结构: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
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
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墓道两边有9对南北两两对称的磬形坑,每个磬形坑的内凹处各环抱一个不规则形坑,并各有一排东西向的柱洞。
在墓道东端有一排南北方向排列的方坑,墓道东端右侧有一东西向长3米、宽1.6米的长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