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
洪洞县,县名的来源,传统的说法是取城南洪崖城城北古洞而得名。隋属临汾郡,义宁元年(公元 617)改名洪洞县,自此历代县名不改。1954年洪洞与赵城二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仍名洪洞县。
洪洞县,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都非常高。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是中国元代的佛教壁画,此物原是中国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的圣物。中国国立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赵城金藏》,也是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圣物。此外,洪洞人也闻名遐尔,一方面明代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始于洪洞,洪洞人的足迹由此遍布天下。另一方面,京剧名篇《玉堂春》里的洪洞人,华人世界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它和曾在这里珍藏的《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