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埠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该地现存古庙28座,古庙飞檐画栋,气势雄伟。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下埠的傩文化,此地有大小傩艺馆多座,各具特色。下埠的傩艺保留了古代傩艺原始形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下埠傩历史悠久,流传广大,保存较为完整。古往今来,下埠民间傩艺术盛行,傩庙众多,傩神又称将军,即唐、葛周三元大将军,古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说法,足见四旧时分布之云集。下埠的傩影响很广,每年都要到几十里、几百时外的地方横扫邪魔,为民除害,有的煤矿年年都要请傩云扫荡井的邪气,因傩神显灵,安源矿还献给下埠傩庙一架百盏铜灯。据《下埠傩神庙善后局图网》记载,修葺下埠傩神时,有百里外的一大批信士捐款,下埠傩神声名远播,来庙朝神者远自湖南醴陵、攸县、基陵一带的乡民信士。
下埠也流传一句歇后语:“德化庵的傩神——坐堂享福”,德化庵位于下埠镇潭塘村,此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相传萍乡县令于正月召集全县48家傩神到县城献艺,恰逢此时,县衙银库被盗,多日不得破案,一日晚上,县令梦见德化庵的傩神告诉他窃贼所盗为银藏于城西某地,第二日,县令带人前往搜查,果得库银,县令当即封曰:以后德化庵的傩神每年正月不管来不来县城献艺,都要得一分饷银,由此可见当时下埠傩艺活动之昌盛。外出踩傩,一般都带有神轿、傩面、牛角、神香、龙袍、铜锣、小锣、铜盆、铜钉、石香炉、卦、斩妖剑、赵公刀、大刀、木鱼、鼓、傩衣、令民、签桶、笔架、雷庭师印等。大规模的踩傩,其模式为:起师(念借地咒、土地咒、五雷咒、观音咒、总咒),大子双刀。四门大刀、单刀、拦扬刀、赵公刀、将军剑、面发刀、赵化剑、斩刀、双剑、十二对、拜将、关颜洗刀上批九、判官发兵、关公观斗、穿屋扫邪、包公审案、巨将发兵、提小鬼等。
踩傩的步法和布阵,基本上都是太极方阵,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为基准,穿播一些变形,小鬼是中心角色,几乎场场都上,他的武功素质比较好,能做一些高难动作,小鬼是丑角,反面角色,有些动作惊险、滑稽、引人发笑。踩傩的动作,主要有掐指、探身、跳跃、劈叉、打跟头、竖杨柳、旋转、下蹲、滚地、金鸡独立、对打、倒扣等。多为粗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