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1668 年7月25日8时左右(清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莒县发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8.5级大地震(地震级别是级与级之间相差30倍),莒地灾情是“官民房屋、寺庙、牌坊、城垣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城内四方遍地裂缝,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东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马亓山崩四散,屋楼固山劈裂一半,阎家固、旋风朵、科罗朵、马亓山、大山各裂一半”,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逐一颠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流水,沟会皆盈,移时即化为乌有,人立地上如履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时即陷,移时方定,阁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深不敢视,其陷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两岸皆有淤泥细沙,其所陷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
真为旷古奇灾”。……现在已过去300多年,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到底是多少已无法查考,我们来看一组数字。郯城,“打死男妇子女八干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沂州,“震死人丁一万二千有奇”。兰山县(今临沂县),“地震压死五百五十六丁”。莒州,“压死人丁在册三干五百九十余丁,男妇老幼死者共二万余人”。沂水,“除地震压死人丁一千二百九十五丁,实存见在人户二万九干八百六十丁”。由于当时人口还不密集,这些死亡人数已经占当时地区人口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不包括后来因洪水等造成的死亡。
莒地大部分人喜欢将人一辈称作一世,莒地现在无论何种姓氏,大部分都在17至20世之间,这也是因为莒县人大部分都是在清初大地震之后迁徙过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