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陀自汉朝闽越在此建立蒲葵关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唐朝漳州府的发源地。梁山九十九峰绵亘险峻,屏障天成,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宋代,盘陀为常乐乡塘田里,明代为第八都,正统六年(1441年)设盘陀巡检司。清代沿袭八都地域名称,实行保甲制度,顺治年间设霞洞、蔡陂、象洞、产山、东林、汤坑、新庙、枫林、西山等保,康熙六年(1667年)盘陀巡检司移驻云霄。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编定保甲,盘陀一带编为官洋、产山、东林、西山、新庙、枫林、汤坑、清安、象洞等保。乾隆元年(1736年),巡检司再驻盘陀。民国初年盘陀属西区,民国17年为第七自治区,民国23年属第五区(区署设石榴坂)所辖,民国29年设立盘陀乡,辖赤桧、蒲野、厦墟、大埔、东林、杂社、心一、岭里、走马、无象、蓝凤12保。民国33年,盘陀乡合并于绥安镇,原盘陀乡12保合并为长林、蒲凤、无象、杂岭4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二区(后改为石榴区)管辖,成立盘陀、蒲野、东林、上洞、和坑、水港等乡。1958年9月成立石榴公社盘陀管理区,辖圩中、官陂、葛埔、仓里、东林、产山、和坑、通坑、中周、内曾等大队,蒲野、上洞二大队则属梅林管理区。1959年12月兴建梁山水库,梁山盆地内的中周、内曾二大队移民于割埔,撤销了二大队的建制。1964年9月,盘陀公社合并于石榴公社。1978年3月,从石榴公社划出上洞、盘陀、割埔、和坑、东林、产山、仓里、官陂、通坑、弯坑等10个大队重新成立盘陀公社。弯坑于1979年建水库,村民移大南坂农场云内等处,撤销弯坑大队。至此,盘陀公社共辖9大队。1984年9月盘陀公社改为盘陀乡,除原来所辖9大队改为村以外,又从石榴乡划出蒲野村归属盘陀乡。1989年从和美村分出增设西厝村,至此,盘陀乡共辖11村。1992年2月盘陀乡改为镇。今全镇辖11个行政村,共5688户,244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