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寺,古称岩寺镇,1987年成立大黄山市以前一直隶属徽州歙县管辖,现为徽州黄山市徽州区所在地。从岩寺近郊桐子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可以证明,早在4500年前,岩寺一带就有古人居住。据乾隆刻本《岩镇志草》记载,丰乐河南五里处的山坡上有前贤开凿的岩洞近10处。人称小岩寺、古岩寺。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唐朝名僧山蕴禅师奉代宗手诏,集四方参学者结厦于此,始创三摩圣地,建有东西序寺庙无数,殿堂鳞次错落其间,当时曾驻僧侣500人之多,因寺庙建在石壁岩洞前,故唐王朝赐“岩寺”为名。寺后有“古岩寺泉”,被明人许芳城列为“歙县四泉”之一,诗云:“古寺隈云不计年,清泠一线泻岩前。提瓶只听游人取,未许山僧识玉川。”泉在凤山东数里,古岩寺殿后,今已杳不可寻了。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诏命建镇(旧名称为永昌乡)。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改为永丰乡清泰里,此时岩寺已有一定的规模。延至嘉、隆,这里更是巨室云集,百业俱兴,舆马辐辏,冠盖丽都,成为“鳞次万家,规方十里,商贾云集”的繁华重镇。
1958年建岩寺公社,1965年改镇。1997年,面积90.9平方千米,2004年,将歙县郑村镇的上朱村划入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2008年辖龙井居委会、下街居委会、广惠居委会、上街居委会 、永兴居委会 、坊塘村 、信行村、富山村、仙和村 、长源村、临河村 、瑶村村、罗田村、石岗村 、翰山村、虹光村 、洪坑村、上朱村。
2015年将徽州区岩寺镇长源村、仙和村划归屯溪区新潭镇管辖。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的美誉。岩寺地处古徽州的中心要地,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时至今日,岩寺还流传着“书声喧两市,一镇四状元。”的佳话。据不完全统计,岩镇出了舒雅、吕溱、唐皋、金榜4名状元,此外还有进士36人,其中任州府以上之职者47人,授予“府学”、“县学”之官职者58人……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高官显宦、巨商大贾、文人墨客以及制墨家、医学家乃至民间故事中的传奇人物,可谓人才辈出,不胜枚举。这里把名望较高的岩寺人作一记述。 “烂肚宝”的故事在岩寺一带妇孺皆知,他究竟姓甚名谁,无从查考。但从其故事传闻中,可知此人诙谐豪放、刚直不阿、颇有学问、爱打抱不平,是一个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