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制冰是在全敞开式间接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蒸发器盐水池和制冰盐水池合为以个制冰池,并用隔板将二者分开。用时用盐水搅拌器代替盐水泵,使盐水在两个盐水池之间的连续循环。盐水在蒸发器盐水池中被降温后,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进入制冰盐水池对冰桶降温,温度升高后的盐水则由另一端回流入蒸发器盐水池再行冷却。制冰的制冷系统多为重力供液系统,制冰系统的液体分离器及管道布置应不妨碍吊车的运行,防止被吊车及冰桶等碰撞,防止管道的绝热层受潮。制冰的制冷系统也可以采用泵供液系统,设计的方式与整个大型冷库库体的组合设计有关系。水变成冰是一个相变过程,当未饱和水与地狱其饱和温度的冷却介质接触时,首先放出嫌热变成饱和书。饱和水继续放出热量凝结成同样温度下的冰块,相态发生变化,由液态向固态转变,这个阶段放出凝结热。全部水变成冰厚继续降温,使冰的温度下降,此时同样放出的是显热。所以整个制冰过程就是由三个阶段组成,其制冰负荷就由这三部分组成。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具体区别是什么?原理!
一手动膨胀阀(如P89图5-1):膨胀阀的阀芯为倒立的圆锥体或带缺口的圆柱体,阀杆的螺纹为细牙螺纹,当手轮转动时,阀芯的上下移动量不大,可调节的液体流通面积也很小,这样就可以造成很大的局部阻力。其工作原理是:使液态制冷剂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迫”通过一个适应系统中流量需要的“小孔”,由于流体在通过此小孔时必须克服很大的流动阻力,从而使其压力发生骤降,由冷凝压力降至蒸发压力。液态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其对应的饱和温度也相应降低,一部分液体气化为蒸汽,并从其本身吸取气化潜热,从而使膨胀后的气液混合流体变成低温低压状态。
二浮球调节阀(如P90图5-2和图5-4):浮球调节阀系一种受液位控制,能自动调节阀口开启度的膨胀阀。它的浮球室以液相和气相两根均压管和受液管设备(如蒸发器、液体分离器、中间冷却器等)相连通,因此浮球室内的液面是位于同一水平。当设备中的液面低于规定液位时,浮球室中的液位也处于低位,浮球的下落使针状阀芯离开阀座,高压液体即可通过阀口节流降压后进入受液设备,使设备中的液位回复上升,当回升到规定液位时,阀口关闭。
一、工作过程不同
1、满液式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人蒸发器,蒸发器内的液位保持一定。蒸发器内的传热管浸没在制冷剂液体中。吸热蒸发后的气液混合物中仍含有大量液体,故从蒸发器内逸出的湿蒸气经气液分离后再回入压缩机。
2、干式蒸发器则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制液体制冷剂进人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管内完全转变为气体,而被冷却的介质则在传热管外的管程中流动。
二、性能不同
1、换热性方面
满液式蒸发器的蒸发管表面为液体润湿,表面传热系数大
干式蒸发器的蒸发管表面为部分液体润湿,表面传热系数略低
2、制冷剂侧阻力
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侧阻力较大
3、回油性能
对于润滑油与制冷剂互溶情况下,满液式蒸发器的回油较难且不稳定,而回油状况直接影响机组的工作工况和工况油移。干式蒸发器的回油稳定、方便。
4、充液量
满液式蒸发器的壳体内充满制冷剂,充液量大。多用于制冷剂易泄露的开启式压缩机。
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充液量只有满液式蒸发器的1/2~1/3。
三、结构不同
1、满液式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2、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扩展资料
满液式壳管蒸发器的特点. 广泛用于氨制冷系统,也可用于氟利昂系统.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载冷剂可采用闭式循环,可采用易挥发的载冷. 剂. 易积油. 载冷剂易发生冻结;制冷剂走壳程,水走管程。
换热过程中始终是液态制冷剂与液态水之间的换热,产生的制冷剂气体直接从压缩机吸气进入压缩机,换热面积被有效利用,提高了机组的换热效率。
注意事项
(1)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
(2)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满液式壳管蒸发器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