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村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境内有吴王汉墓、城子遗址,是山东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山水秀丽,旅游源丰富,自然景观众多,与东晋杭州灵隐寺齐名的朗公寺就坐落在该镇;该镇温泉众多,柳河、涝坡温泉东西相依,常年水温保持在16℃,水质优良,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该镇淡竹面积广阔,是江北最大的淡竹基地,号称江北淡竹第一乡。以郎公寺为中心的大宗山旅游风景区已成为鲁南苏北地区的旅游休闲胜地。
晋代朗公寺位于大宗山,大仲村镇驻地以东3公里处。大宗山又称朗公山、驴脖子山,因山体形似驴脖子而得名。山势呈南北走向,绵延数十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7米,有九座山头相接,故又称为“九顶莲花山”,山势雄奇,风景独秀,青山连绵回环,奇峰怪石嶙次栉比,松生绝壁,泉涌峭崖。山中有转经山观日台、九步天梯、红孩儿桥、宋潢书斋、聚仙阁、贤孝祠等名胜古迹。朗公寺坐落于大宗山腹地,始建于东晋咸康五年(339年),以东晋沙门笠僧朗公卓锡住持修禅而得名。历经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元朝中期重建,规模逐渐扩大,至清朝末年废圮。该寺规模宏大,原有上寺、下寺、塔林。上寺有前殿、二殿、大殿等宏伟建筑,下寺为碧云观,是琅琊四大古寺之一,香火曾鼎盛一时。在历史长河中,围绕大宗山与朗公寺发生了许多传说,如“王羲之赠匾”“乾隆与尼姑对诗”“贤孝女”“县长赔树”“大师惩弟子”等等。这些传说故事为大宗山朗公寺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