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千年古镇人杰地灵作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宝丰是古代云龙先民的发祥地之一,从宝丰南新出土的石器和科浪出土的青铜器(现藏于县文管所)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公元前110年,今安宁、大姚、云龙已产盐。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南北朝时期,云龙为比苏县,古白语中“比苏”即“出盐地”的意思,汉朝设置比苏县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地方产盐。从现存的历史典籍记载中可以得出,从汉朝起经历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云龙境内一直开采盐井。
宝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这里的旅游以人文古迹为主。 位于古镇南山(小雒马山),始建于明末万历年间,重修于 清乾隆年间。从石大公路拾阶而上,即至大门。回首遥望,德隆 山之磅礴而西来,象岭之逶迤而东峙,沘江之北折而南回,历历如示。门上有匾曰:“高处着眼”。联曰:“仰观江天月小,俯瞰烟火云连”,白底蓝字,乃道光间学政戴圣化题书。由大门进去,有地半亩,是菜地。历阶再上,到二门,门上有直匾,书有“玄真观”三个字。这就是大殿的面房,上面有楼,邑贡生段清书有“彩云楼”大匾。楼前塑魁星像,邑人段世森书有联云:“量才以斗,问谁人能兼一石;惜墨如金,这支笔横扫千军。”进去是院坝,栽有两棵大桂花。两厢都有楼,楼上供游人住宿,楼下左边是禅房、花园,有花四、五十盆,四季都有花开。右边是斋房。
大殿是宫殿式,四面出角,上有宝顶。高处和长处都有15米左右。中间塑玄天,仗剑而坐,两旁塑威、赵、马、岳四帅,都高一丈,威武屹立,生气逼人。两侧佛龛,塑坐像两尊,是地藏、吕仙。上有大匾,曰:“大雄宝殿”,乃道光间州牧谢体仁题。 此建筑为云龙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大学创始人,东陆大学校长,省政协委员董泽先生故居,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总建筑顺深20米,进深65米,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一幢为渐进式院落建筑,具有传统白族民居建筑特色,其院落共划为五院,第一院为花园式迎宾厅,第二院为主院,属“四合一天井”式结构,是主人居住和贵宾住宿及会客用房,第三院和第四院为家里的小字辈们和做工人员居住用房,第五院为马厩和贮藏室,四周建有巷道。该建筑结构科学合理,有利于通风、采光、排水、防火和居住人员的疏散,是我县民居院落中建筑规模最大的院落。
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
根据调查,从现有建筑中,现在的宝丰财政所所在地建筑最具四合五天井传统白族民居建筑风格,该建筑占地625平方米,四周均建有两层建筑,大门从北面建筑中间进入,建筑四周环连,并充分利用四角空间为厨房及贮藏室,加上院坝本身,就形成了白族传统的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形式,该院是当年盐务所的所在地。 宝丰村三枋一照壁民居户主尹宗杨,人口5人,建筑占地面积225平方米,顺深15米,进深15米,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白族普通人家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分为主楼一幢,耳房两幢,主楼正面建有一照壁,在主楼侧面上一楼楼梯,并形成三幢环转,大门北面耳房底层进入院落,一般主楼一层设有客厅、卧室,二楼设有祖宗供台,耳房为厨房及贮藏室等。该建筑曾是云南讲武堂乙班毕业生,后任威信、马关县县长杨迎道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