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自从848年在唐末年间修成后,一直到北宋的1108年以前,滕王阁一直没有重修过。
因年代久远,这座古老的楼阁因失修而塌毁。于是,当时担任洪州知府的侍郎范坦又对这座楼阁进行了重建。
这次重建后,整个楼阁的阁基比唐阁增高了,东西长度扩大了,南北宽延长了,同时,在主楼的南北两侧,还增建了“压江”和“挹翠”两亭,呈对称布局。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
新建成的滕王阁华丽堂皇,宏伟壮观,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从此,滕王阁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这次滕王阁建成后,龙图阁大学士、丞相范致虚为之作了《重建滕王阁记》,他在文中写道:
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
从这篇《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滕王阁是非常壮观的。
人们为了记住宋代这座最为华丽的楼阁,还在《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中记录下了这座楼阁当时的样子。
从遗留下来的《滕王阁图》中可以看出,宋代重建的滕王阁共分三层,层支都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一、二层有回廊,廊上有雕栏,下有台阶,可拾级而上。第三层为假楼。
阁下有基,阁依山傍河,河中扁舟一叶,对面西山一抹。主阁十字脊的歇山式顶下有檐,与下部的抱厦、腰檐、平坐、栏杆等相组合,组成富于变化的外观。
阁的飞檐的尖端还以龙凤雕饰,显得极为华美。在主阁的周围还配有较低的建筑,并有假山点缀其间,与葱茏的树木相映成趣,从而形成一个游观群体。
从北宋至南宋共有300多年的历史,其间修建滕王阁的次数恐怕不止一次。据陈宏绪《江城名迹记》记载,宋南渡后,因赣江江岸坍塌,宋阁曾移建于城上,但重建时间及规模却无文字记载,不可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宋阁乃是滕王阁历史上的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