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专注于地理知识和旅行资讯的——地理答啦,简要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其实德州带“陵”字的地名并不多,县这一级也就陵城区和乐陵市两个,此外带“津”字的有宁津和夏津两个,带“城”字的有武城和禹城两个(不算由陵县改名来的陵城),所以德州带“陵”字的地名并不占优势,而且这两个“陵”字地名的由来也不相同。下面就说说陵城区和乐陵市名字的由来。
陵城区以前叫陵县。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有个叫史曾的人,对皇帝有恩,被封为“将陵候”,封地在今赵虎镇的曹庄、岳庄一带。隋朝开皇十六年(596)析安德县置将陵县,那时陵县地域分属安德县与将陵县。宋景祜年间废安德县并入将陵县,元代宪宗二年(1251)将陵县升为“陵州”,明洪武年间置“陵县”。
乐陵的由来,据说战国时期燕国将乐毅攻伐齐国的时候在此地筑起来一座城,因为这座城是由乐毅筑起的,又因为城建筑在一座土山上,“大丘曰阜,大阜曰陵”,于是被称为“乐陵城”。到了汉代,本地设县,就以这座城的名字做为了县名。“乐陵”二字的含义,就是“乐毅攻齐,择陵而城”。
?
到了今天,原来的陵县已经成为德州市的市辖区,并改名为陵城区,是德州市中心城区向东南发展的主阵地。而乐陵县也已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撤县设市,改名为乐陵市,现在是著名的乐陵金丝小枣的产地,也是我国重要的体育器材生产基地。
以上!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仗鼓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井架),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人皆患之。唯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气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注:杖鼓古代的一种敲击乐器。在木头框架上蒙上皮革制成,两端粗,中间细窄,形状与现代朝鲜族乐器长鼓相似。
干这里指在盐井四壁层层叠架而上,用以加固井壁,防止土石垮落的木框架。
阴气指盐井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
有人《宋史》卷三三三记载,创制雨盘者是当时的陵州推官杨佐。
酾滤酒。这里指洒水。酾,音sh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