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设立伏山公社,1983年改区,1985年设伏山镇、白马乡,1995年撤白马乡设白马镇。1997年,伏山镇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前伏山、后伏山、陶邵、施家、陈家庙、李家户、西代、东代、北代、于庄、张家庄、杨家庄、邵家庄、王家庄、苏家楼、后光河崖、前光河崖、西场、山岭、前石梁、后石梁、罡城坝、北刘家庄、大梁王、小梁王、十里堡、陈家行、张家行、大吴家、张徐、茂盛31个行政村;白马镇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开元、陶平、耿平、沈家平、桑庄、白马庙、周家楼、毛庄村、马家庙、吕兴、岗上、朱家庄、太平庄、曹家庄、云山店、双庙、纪刘庄、程家海、于家海、玉皇山、柏家、高家楼、魏家庄、李家阁、黄冯、张家堂、路家楼、胡中屯28个行政村。2003年底,总人中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人口密度为783人/平方千米。
伏山镇的传说
总共19分钟,总长度11.0公里。
起点(伏山镇)
进入府前街,行驶200米
右转,进入至京山路,行驶1.4公里
请直行,进入S104,行驶730米
请直行,进入至京山路,行驶280米
请直行,进入S104,行驶1.0公里
请直行,进入七贤路,行驶1.4公里
左转,进入华宁大道,行驶1.1公里
右转,进入建设路,行驶4.6公里
右转,进入府前街,行驶150米
右转,从府前街到宁阳,行驶70米
终点(宁阳)
在宁阳西北古遂国地云山,传说古时称汶山,其西北一村为白马庙,古称禹颓村,传夏禹就出生在这里,后受舜命带着自己的部落去治水,被遗之颓堰残壁称为禹颓村。西周时期遂国国君制作的遂公盨,以98字铭文记载大禹治水功绩,成为大禹治水的最早的文物例证,现珍藏于国家保利博物馆。
唐代,村中建起一座大型的天启庙,庙门两旁各塑一匹白马,故又改名为白马庙。
“云山烟雨”为宁阳八景之一,因云山阴雨天半山腰出云雾而得名。云山之南原有戏楼,偶遇烟雨升腾,骤显海市蜃楼之美。清咸丰《宁阳县志?山川》记载:“云山在县西北15里。上有洞,出云辄雨,八景‘云山烟雨’即此,收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