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色农业 赛涧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
该乡人民种植大蒜已有几百年历史,这里种植的蒜苔以粗大、白长、脆嫩着称,远销山东、河北、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该乡每年大蒜种植面积达6000亩以上。
2、 高科技、反季节的“白色工程”
近年来,赛涧回族乡人民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种好常规作物的同时,注重经济作物,目前,全乡较为集中的大棚蔬菜生产周台、黄台两村已达千亩以上,他们种植的反季节蔬菜除当地市场供应外,还销往霍邱、寿县、淮南、蚌埠等地。
3、利用水草资源优势 大量发展养殖业
赛涧人民尤其是赛涧回民群众有着较丰富的养殖经验,加之得天独厚的水草资源优势(有两万多亩外滩地)给赛涧畜牧养殖和水草提供了最佳条件。
特别是回民较集中的清真、周台、王台、赛涧等村群众,家家户户搞养殖,形成了牛、羊、兔、鸡、鸭鹅综合饲养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路子。
目前该乡黄牛年底存栏数7千头以上、山羊2万只以上,鸡、鸭、鹅15万只以上,生猪5千头以上,为了加快该乡人民奔小康的进程,该乡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科学实用技术,发挥少数民族的传统优势,逐步建立一批皮革、牛羊肉、蔬菜、大豆、大蒜等生产加工基地,在坚持择优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的帮扶力度,促进赛涧民族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